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企赴陸上市熱 李隆生:總公司將變子公司
http://www.CRNTT.com   2018-04-18 00:46:14


台中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李隆生擁有三個博士學位。(中評社 林谷隆攝)
  中評社台中4月19日電(記者 林谷隆)擁有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經濟學博士等三個博士學位的台中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李隆生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台灣缺席區域經濟發展,加上產業創新不足等不利因素,造成台灣產業外移,關鍵是只有外移,沒有更大、更新的產業投資台灣,才是大問題。當台灣有能力的人都向外走,剩下的人會變得越“鎖國”越封閉,這才是大陸頻頻對台灣人才招手,值得深思的一層憂慮。

  李隆生是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經濟學博士、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聖約翰科技大學商管學院院長、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系主任,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應用經濟系及國際企業系主任,長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國際企業系主任等職,有中美三校博士、台灣三所高校六系系主任的特殊經歷,也是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日前發表“2018全球重要暨新興市場貿易環境與發展潛力調查報告”,台灣貿易競爭力連續6年下滑,今年更首度由A級貿易地區降級為B級貿易地區。

  李隆生表示,台灣缺乏國際品牌,所以在國際產業鏈中,就是扮演代工生產的角色,台灣的困境在於本身市場太小,企業規模又不夠大。打品牌是很花錢,中國海爾在美國市場也交了很多學費,才有今天的品牌知名度。

  李隆生提到,台灣面對的困境是20年來重複幫新產業代工,1990年代李登輝剛上台時,台灣GDP是大陸的45%,如今中國大陸的GDP,每年新增出“一個台灣”。台灣不是沒進步,只是別人跑太快,自然而然台灣在國際經貿的角色,重要性是一天不如一天。

  李隆生強調,兩岸經貿主導權,從兩岸合作轉變成大陸主導,反映台灣的經濟實力,中國大陸不需要對台灣官方特別對待,這是很現實的事情,國際扮演角色取決於實力。

  對於台灣貿易力逐年衰退,李隆生認為,外部因素是台灣對外開放跟世界連結受到政治因素影響。過去20年,全球化的基調在於“區域主義”跟“雙邊主義”,經貿協議簽訂是國對國,或是區域性,而不是全球性。

  李隆生告訴中評社,可惜台灣在這波趨勢中缺席,除了幾個“友邦”,我們基本上是沒跟上這股潮流,所以這股潮流帶來的好處,台灣都是看得到吃不到,展望未來也是如此。

  至於內部因素,李隆生分析,台灣創新不足,多數產業是無法提供附加價值,還是用舊的競爭利基來降低成本,追求便宜土地、便宜勞力、便宜水電,用污染環境走這條發展經濟的老路。

  李隆生向中評社說,問題是很多國家比台灣工資更便宜,許多產業都已經自動化很高,將逐步取代人力。台灣正面臨先進國家科技生產與低工資國家人口紅利的雙重夾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