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亞中:民族主義要有平等與慈悲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18 15:03:10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張亞中(中評社 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月18日電/近兩個月以來,因為每天早上固定為孫文學校的LINE公眾號撰寫“孫文語錄及心得”,因而再重溫高中時期所讀過的三民主義。“溫故而知新”確是真理,隨著年歲日長,再重讀孫中山先生主張的“民族主義”,已有不同的體悟。

  孫中山曾說:“民族主義即世界人類各族平等,一種種族絕不能為其他種族所壓制”,“世界上的人種,雖然有顏色不同,但是講到聰明才智,便不能說有甚麼分別”。這些話表示,世界各民族雖有文化上、性格上、體質上與物質環境上的差別,但是不能因此認為世界各民族之間有優劣之分。任何民族不得以最優秀民族自居,更不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對其它民族基於本身之優越感而予以歧視,甚而侵略攘奪。“平等心”應是民族主義不可缺的要素。

  歷史學者湯恩比曾說,西方知識有兩大訴求帶給世界災難。一就是民族主義的倡導,另一就是國家主權的發明。在西方知識體系中,這兩者都是排它性的。

  從歷史上可以看到,當時中國唐朝的長安城里,沒有人種、文化上的歧視;中世紀的大馬士革也是各種民族、宗教混雜且平等相處。在近代民族主義與國家主權論述的興起後,排它性的“分別心”在民族主義與國家主權上找到了寄生的土壤,從此民族主義變成了“我群主義”,做為動員“我群”以對抗、歧視“他群”最便利且有效的工具。

  世界上其它的民族主義,特別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民族主義,除了突顯自身民族的優點外,還會彰顯其他民族的負面形象以作為對比,包括:“排外”或“仇外”,民族“優越感主義”或“沙文主義”,還有主張外來民族對自己民族造成傷害,藉以合理化自己所採取的侵略政策。對其他民族進行有計劃屠殺的“種族滅絕”,希特勒領導下的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即為一例。對境內弱勢或少數民族進行驅逐、囚禁或殺戮,迫使該民族離開特定領土的“種族清洗”,塞爾維亞前“總統”米洛塞維奇對境內阿爾巴尼亞少數民族進行種族清洗也是一例。這些極端的民族主義都是建立在分別心的基礎上。現在看來,孫中山有關於民族一律平等的主張,不啻是在對二十世紀的其它民族主義者提出警告。孫中山這種民族平等的主張,是不同於全球其它民族主義的一大特徵。

  孫中山先生在《民族主義》第六講中還提到:“現在世界列強所定的路是滅人國家的,如果中國強盛起來,也要去滅人國家,也去學列強的帝國主義,走相同的路,便是蹈他們的覆轍,所以我們要先決定一種政策,要濟弱扶傾,才是盡我們民族的天職。”孫中山這種濟弱扶傾的精神與政策,就是一種“慈悲心”,也是不同於全球其它民族主義的另一大特徵。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