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專論:如何看美國在南海的行為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6-08-19 00:37:06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特約作者 余功德)南海國際仲裁鬧劇落幕後,中美圍繞南海進行的戰略博弈正面臨新的形勢。判斷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戰略動向,需要釐清美國在南海的行為邏輯。

  冷戰結束之後,美國歷屆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基本上圍繞著一個主線,即依靠美國無可匹敵的實力(包括硬實力、軟實力),輔以聯盟或國際組織,來維持世界霸權地位(或者美國官方所稱的領導地位)。小布什政府執政8年,以反恐戰爭開始,以金融危機結束,不僅嚴重削弱了美國的硬實力,也動搖了外界對美國發展模式的迷信,削弱了美國的軟實力。要想實現奧巴馬宣稱的“復興美國領導權”(Renewing American Leadership)的戰略目標,就必須修復美國受損的實力,於是,在戰略途徑上,奧巴馬政府對國家安全戰略做了冷戰結束以來的重大調整,將“建設國內,塑造海外”(building at home, shaping abroad)作為基本的戰略選擇,主要致力於國內經濟重建,以“重建美國力量和影響力的基礎”。

  經濟重建的主要舉措是在國內推動“再工業化”,以發展實體經濟,解決美國長期以來的產業空心化問題,同時在對外經濟領域推動“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談判,努力重建以美國為中心的產業分工和貿易格局,助推美國國內的“再工業化”。這就涉及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

  過去30年以來,包括東亞、東南亞、南亞、大洋洲在內的亞太地區在經濟上的崛起是最顯著的地緣政治現象,儘管目前亞太地區在世界上的進出口份額還比不上歐洲,但趕超之勢已成,這意味著數百年來以大西洋為中心的經濟格局將會翻轉。正如美國時任國務卿希拉里所言,“亞太地區已經成為全球政治的關鍵推動力量”。而中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崛起中貢獻了主要份額。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日益成長為世界的一個主要經濟大國。中國在製造業領域的進步對周邊地區產生了很大的輻射效應,帶動了區域合作,中日韓自貿區、中國東盟“10+1”、中日韓與東盟“10+3”等合作穩步推進,使得亞太地區越來越以中國為中心進行產業分工整合,構建地區秩序。這種局面與美國經濟重建的戰略目標迎頭相撞,使得美國日益警惕中國最終主導整個亞太地區,建立排斥美國的地緣經濟和政治關係,並最終危及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奧巴馬政府上台後,“重返亞太”戰略順勢而出,美國開始加速撤出中東,同時針對亞太地區展開了一系列外交、安全、經濟上的攻勢,將中國周邊的亞太地區鎖定為美國新的戰略重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