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方李邦琴:握住“方向盤”的華人越來越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19 09:37:15


  中評社香港8月19日電/“我像是一塊生鐵,常被放到火爐裡燒,燒到很熱的時候,拿出來打打,然後還要浸到冷水裡。此後不斷地灼燒、鍛打、冷浸……”

  現年82歲的美國僑領方李邦琴日前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回望自己的人生歷程,她如是比喻。談到自己的性格,她說:“自己像一個皮球,你拍得越厲害,我蹦得越高。”

  中國僑網報道,心理學中有個“跨欄定律”,即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決於他所遇到的困難程度。這似乎也是對方李邦琴恰當的寫照。“我從來沒有方向感,可一旦迷路,思維馬上就清楚了。挑戰和壓力一來,腦子立刻進入狀態。”

  的確,她人生中的“大事記”幾乎都能用“壓力越大,鬥志越強”這幾個字做注解。

  57年前,25歲的方李邦琴隨家人從台灣移居美國。最初的幾年,三個孩子接連降臨,她堅守母職,縫衣做飯,忙於瑣碎日常。自言從“驕傲的孔雀”變成了“老母雞”,“要用翅膀庇護孩子、丈夫的生活”。

  孩子稍大,方李邦琴開始了職場打拼。她辦過印刷廠、開過餐館,也做過房地產生意,早年飽嘗艱辛。1979年,方李邦琴進軍報業,創辦了以全美亞裔為讀者的《亞洲人周刊》,此後20年間,其報業版圖不斷壯大,在舊金山灣區影響日盛。

  2000年3月17日,方李邦琴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這一天,已有135年歷史的美國《舊金山觀察家報》在頭版頭條刊出一個特大字號的通欄:“SOLD(被出售)!”而將該報收入囊中的正是方李邦琴。她成為了美國歷史上首個掌有英文主流媒體的華人。

  此前一年,傳媒世家赫斯特家族決定出售該報時,立刻成了人們爭奪的目標。爭奪戰愈演愈烈,鬧上了法庭。

  方李邦琴志在必得,她和其他競爭者同場辯論。法庭上,清一色都是白人男性,只有她一張華人面孔。面對質疑,方李邦琴擲地有聲:“來到美國幾十年,我從未接到一張來自媒體界的請帖,請我正式與你們比武論劍。而今天,站在這裡,我憑著自己的力量,赤手空拳打上來了。”

  掌管該報後,方李邦琴通過更為廣泛的媒體渠道,傳遞華人聲音,講述中國故事,讓美國民眾對中國有更深入的了解。

  “21世紀我們也要書寫歷史。在美國,華人不能只坐在公共汽車的客位上,也要有勇氣掌握方向盤。”令方李邦琴欣慰的是,美國華人地位逐步提高,更多人“握住了方向盤,並且駕駛技術越來越好”。

  事業騰飛之餘,方李邦琴不忘自身使命。2014年,她發起籌建第一座海外抗戰紀念館,並捐出了私人住宅。

  “很多西方民眾談及二戰歷史,只知諾曼底登陸等,卻不知還有一個東方戰場。我要搭建一個平台,向世界講述中國人的抗戰故事。”作為二戰親歷者,方李邦琴深知和平來之不易,民族的歷史不可忘記。

  紀念館修建伴隨著重重阻撓。籌款網站曾遭“黑客”入侵,留下恐嚇文字;施工期間,紀念館窗玻璃遭人砸碎;日本右翼分子甚至發起“請願”,要求封殺紀念館……這一切並沒有難倒方李邦琴。

  2015年8月15日,抗戰紀念館在舊金山中國城如期開館。1000多平方米的展館藏品豐富,鎮館之寶是“飛虎隊”隊員曾經用過的降落傘和一把無法瞄准的手槍。

  兩年來,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一些日本年輕人留言說,在日本從未了解這段歷史,希望今後兩國友好相處;一對日本夫婦在看完展覽照片後,跪地痛哭……

  2017年3月,方李邦琴捐贈的美國“飛虎隊”抗戰運輸機C47在桂林“飛虎隊”遺址公園正式“落戶”。此前,五位年過七旬的飛行員駕駛該飛機從澳大利亞起飛,重新穿越“駝峰航線”,歷時3個月後抵達桂林。

  “希望以此讓美中兩國銘記歷史,未來繼續攜手合作”,方李邦琴說,中國好比生母,美國則是養母。今後自己將繼續致力於兩國交流,最大的心願是兩國人民友誼長存。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