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丁仁方:兩岸文化交流矛盾分歧仍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15 00:32:48


台灣成功大學教授丁仁方(中評社 趙宇鵬攝)
  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電(中評社報道組)日前,台灣昆山科技大學國際暨兩岸交流處國際長、國際學院院長丁仁方在“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上表示,當前兩岸交流的大方向已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格局,兩岸人員往來跟各項交流相當頻繁,並且多數項目跟文化交流有關。但丁仁方教授指出,從大的交流方向上來看,過去幾年,兩岸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密切,不過仍遠不如經貿交流廣泛;交流內容雖然多元,但是卻有物質化的現象;交流方式雖然深入,只是矛盾分歧仍多。針對兩岸在文化交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丁仁方教授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交流主體與機制

  丁仁方教授認為,兩岸文化交流雖然項目眾多,但交流的主體還是以官方居多,兩岸單純民間對民間的交流較少。如果考慮台灣文化的多元性,一些文化創新多來自民間團體、小區,則應更可以鼓勵兩岸純民間團體之間的相互交流,及開放基層小區間的相互交流。另外因為兩岸文化交流機制和規範性都還不夠充分,導致台灣方面對擴大文化交流及簽訂交流協議抱有疑慮。丁仁方教授建議,這些可以透過交流主體擴大,讓交流平台“外移” 或“下沉”,經由民間交流慢慢增加互信並個別簽訂協議,應該更能達到“求同化異”的目標。

  二、交流活動內容:

  目前兩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傳統文化合作領域,如文藝演出、文化聯誼活動等,也有新型文化合作領域,如文化論壇、文化參訪、文化產業合作等。丁仁方教授指出,這些活動內容多以中華文化為核心,是增強兩岸民族意識、凝聚兩岸共同益智的重要途徑,但也要正視兩岸文化交流的差異性,致力塑造與強化兩岸共同價值認同,如何經由交流建立一個“文化共同體”,進而形成新的“共構認同”,這應也是兩岸文化交流重要的方向。至於兩岸如何共構文化認同建立文化共同體,可能還需要進行許多深入的研究,跟規劃出具體落實步驟。

  三、透過文創產業所形成的交流:

  文化產業透過市場機制協調兩岸文化交流,其中有龐大的經濟利益構成自然的合作誘因,面臨的情境不同於一般官方主導或民間團體推動的文化交流。兩岸文化創意產業深度合作難點包括:合作觀念上有落差互信不夠、產業發展型態不同、文化產權屬性隔閡等。基於此,兩岸文創產業仍停留在一般性的商貿合作,整體發展偏向單向性、被動性、初級性及概念性,嚴格意義的兩岸文創產業合作並未形成,更遑論兩岸文創產業合作的機制化、制度化發展。丁仁方教授建議,如果兩岸可以文化創意產業交流為平台,尤其形成某種自然利基,對凝聚兩岸認同,其功效可能更大。

  四、教育文化交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