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鏡頭:楓涇有條河 吳越兩國以此為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12 00:29:53


吳越之介。(中評社 臧涵攝)
  中評社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 臧涵)“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北至於禦兒,東至於鄞,西至於姑蔑”,這是《越語》中對越國實控範圍的描述。越國北面與吳接壤,三面被大海群山環抱。中評社上海走親團昨日走訪了楓涇,這個一統兩國的古鎮。

  楓涇古鎮位於上海市金山區和浙江省嘉善縣的交界處,今屬於上海市.在春秋時期,這一帶是吳、越兩國的交匯處,故楓涇有“吳越名鎮”之稱。

  在楓涇南栅的青楓街上,立有一塊“吳越界碑”,記錄了那—段歷史。

  據資料記載,2000多年前,楓涇地區已有先民在此生活。1500年前,這裡已成為地跨吳越兩界 “白牛市”(集市),便有了有“吳根越角”之說。如今,楓涇鎮內的界河畔還竪有標示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的分界的界碑。

  唐宋以來,楓涇一帶寺院道觀遍布,人煙漸多。至1275年(元朝至元十二年),沿用“白牛”之名正式建鎮為“白牛鎮”。鎮區內水陸交通發達,人文薈萃,商旅雲集。據說,元末明初時與浙江的南潯、王江涇、江蘇的盛澤合稱為“江南四大名鎮”。明宣德五年(1430年)起,楓涇以鎮中界河為界南北分治,南鎮屬浙江省嘉興府嘉善縣,北鎮屬江蘇省鬆江府華亭縣。

  1951年3月,楓涇南北兩鎮結束了分而治之的歷史,合併歸為鬆江縣管轄。1966年10月,楓涇鎮由上海市鬆江縣劃歸上海市金山縣(今為金山區)管轄。

  楓涇,一個有文化,有靈魂,有活力的千年古鎮。

  中評社上海走親採訪團一行12月4日抵達上海,將在上海進行為期一週的走親採訪報道。此次中評社上海走親採訪團由十一人組成,包括團長台灣中評通訊社社長俞雨霖、顧問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成員還包括台灣中評通訊社總編輯林淑玲,中國評論通訊社常務副社長周建閩、台灣中評通訊社主任記者黃筱筠、台灣中評通訊社高雄特派員高易伸、台灣中評通訊社台中特派員林谷隆、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新聞中心主任林艷、中國評論通訊社國際部主任郭至君、中國評論通訊社記者金裕超、中國評論通訊社記者臧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