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鏡頭:清代對台灣的開發與治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16 13:17:41


施琅畫像
  1683年,清朝政府派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入台,台灣鄭氏宣布歸附清朝政府。1684年,清朝政府設台灣府,隸屬福建省管轄。1875年,清朝政府為進一步經營和治理台灣,增設台北府及淡水、新竹、宜蘭三縣和基隆廳。1885年,清朝政府正式劃台灣為單一行省,任劉銘傳為首任巡撫,行政區擴為三府一州,領十一縣五廳。劉銘傳治理台灣期間,鋪鐵路,開礦山,架電線,造商輪,興辦企業,創設新學堂,開啟了台灣近代化的進程,推進了台灣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在“兩岸一家”展區,可以看到清朝政府從鄭氏統治下統一台灣、對台灣的管理和開發、台灣省的設立、劉銘傳與台灣近代化、兩岸經貿文化聯繫、台灣士人在大陸任職以及台胞參與全國治理等歷史進程的珍貴資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施琅的畫像,1683年,清朝政府派福建水師提督施琅渡海攻台,統一台灣,並設置台灣府。

  展覽還展出了在河南省宜陽縣發現的《台灣縣志》,書中記載了清康熙二十二年至五十八年(1683—1719)台灣的政治、經濟、歷史和地理情況,是顯示台灣在清政府治下社會各方面狀況的珍貴資料。

  劉銘傳作為台灣近代化的奠基性人物,展覽中他的照片自然最為引人關注。劉銘傳(1836—1896),字省三,廬州府合肥縣(今安徽肥西)人。1885年,劉銘傳被任命為台灣省首任巡撫,他為台灣的近代化進程作出了突出貢獻,被稱為“台灣近代化之父”。台灣鐵路建設在劉銘傳的大力推動下,到1893年時全長已達100公里。展覽中還展示了當時在台北大稻埕興建的火車停車場的圖像資料。

  清朝政府統一台灣後,在台灣全面推行科舉制度,與大陸科舉考試一體籌劃。展覽中展示了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大金榜、小金榜,其中台灣進士楊士芳列三甲一百一十八名。自康熙三十三年(1694),至光緒二十九年(1903),台灣共湧現進士33名,他們的名字鐫刻在北京孔廟進士題名碑上。

  清代,很多台籍人士在朝廷任職,參與全國政務。展覽中記者看到了王得祿的畫像。王得祿(1770—1842),台灣嘉義人。曾任福建水師提督、浙江提督,被授予太子太保的頭銜。鴉片戰爭期間,曾回台助台灣兵備道姚瑩協防英軍,率軍駐防澎湖,不久病逝於任上。清廷追贈其為伯爵,謚號果毅。王得祿為清代台籍人士任職最高者。

  明清以來,大陸東南沿海各族人民不斷移居台灣。展覽中存留了19世紀從閩南遷居台灣的一個家族的全家福影像資料。

  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副館長羅存康介紹,台灣同胞抗日史實展共分為六個部分,即:“兩岸一家-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舉國同愾-台灣被日本強行占領”,“長劍當歌-台灣同胞的非武裝抗日”,“揮戈複疆-全民族抗戰爆發後台灣同胞的英勇抗爭”,“歡慶回歸-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展覽共展出355張珍貴的歷史圖片,416件珍貴的歷史文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