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褚靜濤談漢字與中華文化認同
http://www.CRNTT.com   2018-12-19 00:22:40


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 徐夢溪)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褚靜濤在提交給中華文化論壇的《漢字與中華文化認同》中表示,文化認同是一個民族對自己生存方式的自我肯定,漢字是中華民族主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要素和鮮明標誌,深深扎根於中華民族的心靈深處。兩岸應該在相互接受對方使用的漢字的基礎上,增進對繁體和簡體字的認識和了解。

  褚靜濤表示,在海峽兩岸對峙時期,中國大陸高舉革命大旗,強勢推行文字改革,創造一種全新的、科學的中國現代文字。自1979年以來,兩岸關係開始緩和。兩岸人民從老死不相往來,逐漸走向深度融合,海岸兩岸的文化差異,首先在文字改革問題上正面交鋒。一些台灣知識精英指出,中國大陸的文字改革造成漢字支離破碎,進而指責“簡化字破壞傳統文化、損害漢字結構、字形難看、使人愚蠢”,應予放棄。對此,中國大陸相關部門當然不能輕易接受。

  中國大陸主張使用簡化字的理由主要有:1、從甲骨文到楷書,漢字一直處於簡化過程中,是大勢所趨,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2、中國大陸頒布的簡化字多源於民間業已流傳的寫法,有其依據,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3、簡化字減少了漢字的筆畫數和漢字的數目,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書寫速度,有利於普及教育。4、繁體字在特定範圍內允許使用、存在,北京中華書局等出版社專門出版古代典籍,如“二十四史”,通常使用繁體字。

  台灣主張廢棄簡化字的理由主要有:1、簡化字背離了六書造字原則,許多漢字失去表義結構,辨識困難,又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統,增加漢字學習的難度,削弱了漢字的完整性、傳承性,有損漢字的美感。2、使用簡化字,很多中國人缺乏、甚至喪失閱讀古籍的能力,難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將古籍以簡化字重印,容易出現歧義,誤導讀者。3、使用簡化字,阻礙中國大陸與台灣、港澳地區的文化交流,與日本等外國使用的漢字進一步脫節,從“書同文”到人為製造“書不同文”。4、漢字演進並非只是簡化,繁化一直在漢字中展開。這主要是為了辨義,自然演進,不可輕易變更。

  褚靜濤指出,文化認同是一種抽象的心理建構,決定文化認同的因素主要是長期性、抽象性的不因短期利益而改變的風俗習慣、生命禮俗、倫理價值等因素。這種抽象的心理建構是由長期的歷史經驗積澱而成。在歷史意識高度發達的華人社會,政治認同常常通過文化認同建構起來。文化認同是一個民族對自己生存方式的自我肯定,是對共同價值觀的自我傳承。漢字是中華民族主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要素和鮮明標誌,深深扎根於中華民族的心靈深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