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社評:搜救馬航客機 南海合作新契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9 00:02:06


3月10日,駛向飛機失聯海域途中,井岡山艦值班軍人在觀察海面情況。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評論員 張迎春)全球矚目的馬航MH370失聯客機至今仍然下落不明,包括154名中國乘客在內的機上239人生死未蔔,牽動著國際社會的心。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國際聯合大搜救中,參與的國家至少25個,幾十艘艦船、幾十架飛機、幾十顆衛星共同參與搜索,尤其是前段時間在南海海域,罕見地出現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擱置地緣爭議、共同開展人道主義救援的場景,顯露出南海各國合作的新契機。
 
  應該承認,今次搜救難度很大。有人將今次海上搜救馬航航班比作在天安門廣場尋找一枚硬幣,而這種說法只是模擬了大海與飛機的比例,還未考慮距離、氣象、海況等複雜因素。顯然,如此複雜的狀況,單靠任何一方搜尋都是獨木難支,唯有集中各方力量,並密切配合,搜救才有可能見到實效。

  由於事件發生之初認定,馬航航班疑似失聯海域位於馬來西亞和越南之間,按《國際搜尋救助公約》規定,搜救工作應當由馬來西亞和越南主導,進行組織協調。但受主導方軍事條件所限,尤其是馬方信息發布混亂,導致南海海域搜救工作進展緩慢。比如,據報道,對於越南的“發現”,馬方一直否認,並表示不要輕信越南消息;越南方面則不滿馬方提供的信息而暫停搜救。主導方配合如此,各方合作救援工作便更加無序。

  據了解,參與救援的既有海上力量也有空中力量,既有專業搜救單位也有軍方部隊,有的國家之間關係微妙,各國的裝備制式和通信頻段不同也為溝通協同帶來難度。各國合作的最大漏洞出在缺乏統一的協同指揮機構,各國各自展開搜救行動,不排除會有重叠區域和漏搜區域。nextpage>
  此外,地緣政治因素也給搜救工作增添了難度。比如,由於疑似失聯海域存在著複雜的海權爭議,而在爭議海域裡中方不方便建造港口和機場,故中國的搜救隊伍需要長途跋涉才能到達救援海域,難免貽誤救援時機。加之中國與越南的領海爭端,以及救援軍艦要途徑大片爭議海域,是以各方協調行動絕不簡單。

  然而,儘管如此,此次14個國家參與的南海搜救行動在事發海域尚屬首次,在東盟歷史上也屬首次。甚至有人說,馬航失聯事件搜救行動已經成為該地區陷入海權爭端的國家進行海上協作的罕見樣板。試想,如果周邊國家和地區在救援上能進一步做到協調一致、統一行動、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就會顯著提高救援行動的效率,遇險者就會多一分生還希望。由此可見,進一步完善南海各國合作機制,很有必要,也迫在眉睫。

  也有論者認為,與東盟國家內部相對成熟的海上合作機制相比,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海上合作機制仍有待提高,中國應聯合南海周邊國家,依據《1979年國際海上搜尋和救助公約》以及國際海事組織其他制度,再進一步合議推出細化的南海區域性細則。

  眾所周知,南海的各項主權爭端短期內實難完善解決,這無疑阻礙了各方互信機制的建立。但解決南海爭端,是否可以本著先易後難的程序尋求突破?從今次馬航事件來看,人道救援就是一件南海各方都能接受、也會積極參與的事項。從這個意義上說,馬航事件理應成為南海各方今後進一步加強合作、建立有效合作機制的新契機。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