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胡忠信:權力游戲又重新開始,就看馬的表現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1 13:07:33  


  中評社香港5月21日電/台灣資深時事評論員胡忠信昨日在聯合早報撰文說,5月20日馬英九政府正式上任,執政八年的陳水扁交卸政權,陳水扁失去了“憲法”保護傘,必須面對“國務機要費”“共同正犯”的貪瀆官司。

  雖然民進黨在5月18日政黨輪替前兩日進行黨主席選舉,由形象清新、包袱不重的蔡英文勝選,但正如媒體的分析,陳水扁已將民進黨形象徹底拖到穀底,黨的支持度僅餘18%,支持者熱情急速减退,黨內派系傾軋依舊,人頭黨員包袱深重,如果維持目前情况,不要說民進黨能否再中央執政,即使縣市長、“立委”選舉都不樂觀,陳水扁把民進黨拖垮到如此地步,才是民主政治的大倒退。

就職的各種事態

  《天下》雜誌在五二○前夕對台灣1000大企業進行調查,結果發現70%受訪的企業主對未來表示樂觀,認為政府施政主軸應集中於三項重點:一是平抑物價,二是遏阻通貨膨脹,三是開放兩岸三通。

  由於劉兆玄“內閣”已事先表明油價會在6月一次漲足,7月則分階段調漲電價,是否會造成物價飛漲或者持續通膨,人民自然高度關切。文章指出,馬英九政府一上任,立即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人民生計問題,聲稱“已經准備好了”的馬團隊,如果未來三個月不能營造物價穩定環境,人民的怨氣就會引爆,馬英九毫無“蜜月期”可言。

  五二○就職大典前插曲不斷,以吳伯雄、江丙坤、宋楚瑜、鬱慕明等黨政大老座位排列為例,“無用之用大矣”,在最細節的座次問題都處理不好,不免引來外界物議,懷疑馬英九是否“馬上得天下”立即能轉為“馬上治天下”;“後陳水扁時代”可說百廢待舉,必須建立新的政治氣象,馬英九若在民生議題或黨內矛盾問題處理不順,就會陷入內鬥泥沼,甚至引來“童子軍治國”之譏。

  文章說,以國民黨主席吳伯雄5月底率團赴中國大陸訪問為例,在時間點上就充滿各種揣測空間。四川大地震以後,北京當局以救災列為最高優先,台灣也啓動了救援的民間機制與能量,在時間巧合點上,吳伯雄有必要在此時赴北京與胡錦濤會晤嗎?從北京傳來的訊息顯示,台獨基本教義派的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的確引來北京當局的質疑與不快:“這個人事安排是什麽意思?”甚至傳出海基、海協兩會復談的時機在今年下半年,預計中的“7月4日兩岸包機直航”恐有跳票之虞。

  文章質疑,吳伯雄主導的“國共論壇”平台,到底是“以黨輔政”的正面因素,還是北京當局牽制馬英九政府兩岸政策的“第二軌道”?如同刀之兩刃,目前無法正確斷言;但證諸馬英九長期的“反共言論”乃至“選舉語言”,加上賴幸媛人事案,北京未必對馬英九完全信賴,目前兩岸的“聽言觀行”階段,有賴馬英九營造更多的善意空間。

是否能帶來希望?

  謝長廷本來都已打算參加馬英九就職大典,但日前都出面婉拒,謝長廷甚至說出“成王敗寇”的感受,顯示馬英九即使在與反對黨打交道都不够周延與順暢。馬英九是否陷入了“權力的傲慢”,目前斷言太早,但他的弱項是不善處理人際矛盾,如果黨內、黨外乃至兩岸問題都處理不順暢,將予他未來施政帶來莫大阻力,馬英九應以陳水扁的失敗做為“殷鑒不遠”的課題。

  陳水扁交出政權之時,就面臨“國務機要費”官司,特偵組也要重啓調查;至於建交弊案、華揚史威靈案等官司,陳水扁也將以證人身份被傳訊,至於是否還有其他“未爆彈”會引爆,也沒有人可以預測。台灣官司延宕多時,官司纏身足以耗盡精力、財力,社會雖然偶有“大赦特別費”聲音出現,但比較於陳水扁的信譽已經徹底破産,“立委”、“總統”兩次大選都使民進黨“輸到脫褲”,在如此不利的政治氛圍下,陳水扁要打贏官司已不易,更遑論“大赦”、“特赦”說法,顯得不合時宜而且必然引來反對者情緒反彈。

  文章說,蔡英文當選民進黨下任主席,正如媒體的形容詞“廢墟中的玫瑰”,在人民的冷漠對待之下,民進黨要翻身誠屬不易,在選區制度未重新改變前提下,民進黨只能掌握40%選票,除非轉型成中間選民政黨,才有跨過50%選票之可能。然而,台獨基本教義派仍握有鐵杆綠基本盤,轉型固然不易,加上派系運作與人頭黨員,蔡英文只有數年的技術官僚歷練,怎麽會有能耐重振民進黨士氣?曆經“立委”、“總統”大選挫敗,五二○政權交接前夕的建交案醜聞更使民進黨“三振出局”。在斷成兩截的鐵達尼號上發號司令,不知還有任何實質意義沒有?

  判斷一個政治人物,往往以他退場的方式作為判斷之依據。陳水扁如此狼狽退場,民進黨支持者刻意縱容也要承擔責任,民進黨要從谷底再度攀升,是有“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失去政權八年的國民黨重新執政,固然使“二次政黨輪替”成為可能,但國民黨揮得掉黑金包袱嗎?馬英九能成為“希望的化身”嗎?權力游戲又重新開始,就看馬英九的表現了。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