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黨:正統藍軍 反李反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12-06 19:58:15  


  1993年8月10日,由新國民黨連線成員組建成立,8月22日舉行了成立大會並討論通過了黨章。黨章明確規定,新黨是以“讓人民有更好的日子過”為宗旨;在組織運作上,則以議會為中心、民意為依歸、選舉為方法,並以民選公職人員為組織運作的核心;黨的負責人由黨的全國組織立院委員會、國大委員會及全國競選與發展委員會的召集人擔任。

  新黨在組黨宣言中宣布了五點宣言和八項主張,核心包括“政治改革、黨內民主、反金權、反台獨”。新黨成立後,生氣勃勃,第一次參加“立委”競選就取得了21個席位,成為台灣政壇的第三勢力。但後來由於內訌不斷,其發展受到了很大影響。

  由於新黨是在國民黨內部主流與非主流派矛盾激化的背景下產生和運作的,得到國民黨傳統勢力及其社會基礎的支持,加上其反“黑金”的清廉形象贏得社會的認同,才有了建黨初期的空前大發展。但在經歷了幾年的快速成長後,其地位和影響卻逐漸下降,引起多方關注。

  目前新黨的發展面臨很多因素的制約和挑戰,存在一定危機。一是民意基礎不夠雄厚,政經資源有限。雖然新黨強調以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和弱勢族群利益“代言人”自居,但其支持者以大陸籍軍公教人員和榮眷屬為主,勢力范圍以台北市等都會型地區為主,其中又以中青年知識階層佔多數,以致被貼上“外省黨”、“都會黨”標簽。由於台灣的所謂“政黨政治”從一開始就走上一條過分依賴政經資源的畸形發展之路,因此現階段新黨在本省籍民眾佔總人口多數的台灣勢難成為主流政黨。二是政風難樹一幟,問政表現乏力。

  在“內政”、“外交”等問題上,新黨的政策主張不能向民眾清楚地表明其與國民黨或民進黨有所區隔,這是新黨面臨的一個深層次發展瓶頸。一些新黨成員自詡為“正統的國民黨”,提出“反李不反國(民黨),反獨也反(中)共”,就說明了該黨在理念和主張上的矛盾性和局限性。三是“明星”效應難以為繼,素質開始下降。新黨由建黨時的所謂“七人黨”發展為島內第三大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幾個“明星”人物的形象,並以此成為外省族群倚賴和年輕人青睞的對象而成長。但時至今日,“明星”光環漸退,時有齟齬,內訌不斷,不僅使黨的號召力受挫,而且直接影響了組織運作而導致黨的體質下降。四是選舉成績不佳,地位和影響江河日下。在諸多選舉中新黨席次不升反降,被人喻之為越來越沒有出息的政黨。

  新黨地位和影響的下降與島內各政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發生了變化有關。以“台彭金馬”地區直選“總統”和本省籍的李登輝當選首任民選“總統”為標志,國民黨在蛻變中保住了政權,民進黨在理念上產生了危機,而新黨在抗爭後迷失了坐標,在黨內出現“一中兩國”這樣與“台獨”無異的主張就是明証。

  在“總統”直選這樣一個島內過去各種矛盾總爆發、總決戰之後,對於因同李登輝決裂而從國民黨脫胎出來的新黨而言,黨向何處去是它面臨的所有重要問題中的要害所在。新黨在現階段的性質、任務需要厘清,其決策機制、文宣訴求、基層組織和“議會”黨團動作亦有必要調整。雖然從表面上看,新黨的弊病沒有國民黨多,危機沒有民進黨深,但卻面臨黨的生機有可能出現萎縮這個致命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島內三黨中以新黨的前途尤為堪憂。但是新黨也並非沒有希望。應該看到,盡管國民黨內部主流派與非主流派的鬥爭已向主流派傾斜,台灣社會中民眾與以蔣家為代表的國民黨專制統治的矛盾也將逐步走進歷史,但是“統、獨”矛盾和省籍矛盾仍然存在。

  更為重要的是,台灣社會仍處在急劇變化之中,舊的矛盾沒有完全解決,大量新的矛盾已在醞釀和發展,島內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是何走向存有諸多變數。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新黨並非惟有沒落一途,而是具有若幹自身的優勢,如議會政黨的體質,鮮少“黑金”的侵蝕,深獲不滿國民黨、又反感民進黨的民眾的支持,以及“新新人類”的成長等。如新黨能夠把握歷史的契機,仍有機會乘勢而上。除了高舉堅持反對“台獨”的大旗之外,新黨還有必要在維系核心、穩定基本隊伍、檢討時局、刷新政綱主張方面有所作為,在著力制衡、發揮“關鍵性少數”作用、開拓資源、擴大社會影響方面用力。新黨的前途最終取決於自己。

  新黨現任主席為郁慕明,主張泛藍大團結、三黨盡快合併。(中國台灣網 2004-02-12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