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經濟博弈,要以百年計
http://www.CRNTT.com   2019-09-16 08:05:46


  中評社北京9月16日電/最近一直在思考中美經濟問題,前幾篇主要寫了政治外交層面的問題,關於經濟,是另一個大的問題,經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跨越人類現有認知的,經濟從歷史的角度看,並不是政治的延伸,經濟的延續性遠遠超過政治、外交、軍事等,因此,研究經濟問題,只能從更大的人性和歷史當中來尋找答案。

  前一陣,有一個紀錄片非常的火,名字叫“美國工廠”,這個紀錄片是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監制,主要講中國商人曹德旺在美國設立福耀玻璃工廠的前前後後,裡面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探討的東西,比如整體看下來,你就會發現,美國工人的紀律和效率都非常的低,權益意識卻很強,工會力量十分強大,跟中國工人沒法比。中國工人服從管理,整齊劃一,對各類利益和安全的意識比較淡薄,從拍攝者的角度看,中國工人就像是為工作訓練出來的“機器”。

  曹德旺說,本來是邀請他們拍攝一個福耀玻璃美國工廠的宣傳片,但後來拍攝方不同意福耀玻璃一方提出的拍攝要求(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乙方不按甲方的要求拍,還想不想掙錢了?),曹德旺還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商人,最後就索性完全按照乙方的想法拍了,期間沒有做任何干涉,所以這個紀錄片,確實完全是一個美國人的角度。

  同期,我也重新看了一下2015年中國拍的一個紀錄片,叫《與全世界做生意》,總共七集,拍的很不錯,都是很普通的中國人,去全世界做各種生意,大部分是非常底層的生意。其中有一個商人在非洲開辦工廠,雇傭了非洲員工,剛開始的時候無法適應非洲員工的一些舉動,比如非洲員工經常遲到,動不動就請假,借口五花八門,比如要去祈禱等,剛開始不太理解。

  這個商人還提到一點,就是非洲大部分人,都特別容易滿足,屬於掙點錢,只要生活能過,就可以了,喜歡自由自在,特別不理解中國人這種工作狀態。

  當然,人類所有的奮鬥,都是為了美好的生活,如果工作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那麼工作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也就是說,中國在提高工人工作環境和各類保障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完善。

  但我今天要討論問題,其實不是這個。

  今天我要討論的是,美國如何應對中國這種正在高速進化,但又非常粗獷的經濟模式。一百年前,有一個對美國經濟影響巨大的傳奇商人叫亨利•福特,也就是發明流水生產線的那個人,曾說過“我雇的明明是兩只手怎麼卻來了一個人。”

  在真正的工業時代,其競爭是非常殘酷的,工人就是機器,不需要思考,只扮演機械臂的作用,而一百年後的中國,想要在西方已經完成工業化的基礎之上,參與工業競爭,本身就是一件更加殘酷的事情。

  如果把一百年前的亨利•福特放到今天,那麼他就是一個中國典型的製造業工廠的老板。但問題是,亨利•福特的成就是極其偉大的,大家可以在網上看一下對他的簡單介紹:他的生產方式使汽車成為一種大眾產品,它不但革命了工業生產方式,而且對現代社會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響。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書中,亨利•福特是唯一上榜的企業家。

  其實中國製造,也讓很多工業時代的奢侈品,變成了大眾產品。

  關於如何對待勞工的問題,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因為會觸痛每個人的內心,但在美國,90%的經濟學家是反對工會過分擴大勞工權力的,這一點可能會出乎大家的想象。中國香港有一個知名的經濟學家,叫張五常,就旗幟鮮明的反對內地頒布的勞動法,張五常直接說,現行勞動合同法讓中國損失幾十萬億,取締現有勞動法中國經濟才有可為。

  關於這個問題,我絕對不會跟不懂經濟學的人討論,因為很容易陷入道德指責,百口莫辯。但其實道理很簡單,勞動法和工會,都是政治的產物,不是經濟的產物,沒有放在一起討論的基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深入研究,這方面的資料有很多。大家可以認真思考一下,勞動法和工會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在紀錄片“美國工廠裡面”,有個鏡頭很有意思,大概是,曹德旺說,要是工會進來,我就撤資走人,最後工會沒有進駐到這個場子裡(現在不知道有沒有)。

  全球經濟的變遷和市場的運轉已經證明,對勞工保護越高的地方,人們越找不到工作。很多人需要做一個選擇,是受資本家所謂的“壓迫”,還是陷入找不到工作的困境,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如今的諸多中國工廠,很多工人反而主動要求加班的原因,很多時候“資本家”的困境在於,工人要求加班被“剝削”,但老板手上卻沒有訂單來“剝削”工人,老板反而是顯得沒有能力。

  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的觀點是,真正的勞工保護,是完善再教育,只有教育才是對底層國民最好的保護,另外就是發展自由經濟,給勞工更多的選擇,誰不能善待勞工和不能提高福利,誰就招不到人。

  作為勞工,誰不喜歡錢多事少離家近呢,只要“資本家”足夠多,足夠活躍,勞工就是稀缺產品,在這種競爭格局下,勞工的諸多利益自然就會得到保障。當然,政府需要用基礎的公共保障系統,來保證那些找不到理想工作人,擁有基本尊嚴和最低生活保障。

  好了,說這麼,到底這跟中美經濟問題有啥關係呢?

  這個關係非常大,中美經濟問題,是一個全方位競爭的問題。短期對經濟影響最大的是政治外交,但政治外交畢竟是一個階段性行為。

  長期發生冷戰的前提是,世界只存在兩個陣營。而目前世界是多極的世界,歐洲大陸在經濟上已經獨立,俄羅斯跟美國也處在政治外交層面的對抗當中,印度等新興市場,尋求的也是經濟方面的復甦,日本英國等國在經濟和政治問題上存在不同的訴求和利益,這種背景下,要形成中美大陣營對抗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中美兩國無法創造出當年美蘇的陣營體系,跟半個世紀以前冷戰初期不可同日而語。

  也就是說,熱戰和冷戰都很難成為中美關係當中的選擇,但經濟方面的競爭和對抗又是一個長期行為,這種行為甚至會超越政府,反而讓政府成為商業競爭的工具,這一點很多人慢慢會反映過來的,不是國家主導中美經濟,而是中美經濟主導國家行為,所以這種競爭,是以百年來計的,跟誰執政已經沒有太大關係。那麼這種背景下,美國未來的策略是什麼呢?

  我總結了三個層面。

  第一個,短期持續製造中國政治層面的不穩定預期,干擾全球資本在中國的長期投資;

  第二個,推升中國製造業的成本;

  第三個,引導中國把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

  我們分別做一個分析。

  第一個,用各種政治手段來干擾全球資本在中國的長期投資,並不是說美國就不希望資本在中國投資,其實美國真正要的是,資本不要把中國變成“故土”,這是其目的,也就是說,大家都可以去中國掙錢,但同時會想盡各種辦法抹黑,來告訴你要警惕中國面臨的各種問題,最終會給資本一種心理壓力,而無法長期留在中國,適當的時候返回美國等,這是真正的目的。

  如果這種辦法不奏效,還有更極端的辦法,特朗普此前威脅說要啟動特別法律,要求美國企業從中國撤出,這不是一句戲言,其實是在警告美國企業,在中國掙錢可以,但你們不要忘了你們是美國企業,美國政府有權把你們撤回來。

  美國在崛起過程當中,有兩波紅利是不得不說的,因為一戰、二戰等原因,吸引過來的科學家,另一個是吸引過來的猶太人和企業家。美國非常清楚,如果中國長期穩定,而市場如果再超越美國,那麼就意味著,一些企業會把總部放到中國,所以一方面要威懾企業家,一方面要拼命保護落戶美國的企業家。

  這裡我跟大家舉個例子,大家知道,在此次美國對中國公司發起的調查和打擊大眾,有一家國際化比中興等還強的企業並沒有遭遇美國打擊,這家企業是聯想,原因很簡單,聯想的總部已經遷至美國,設在美國紐約北卡羅來納三角研究園,同時在中國北京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Raleigh)設立兩個主要運營中心。這個信號是非常明顯的,如果中國政府保護不了華為等,未來很多企業避免被美國整的方式只有一個,就是把總部搬到美國。而美國企業就更不敢輕易搬離美國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