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從客家山歌看客家婦女的精神個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24 09:14:01  


  中評社香港8月24日電/客家人的精神個性,隨著客家民系的形成崛起於歷史舞台,越來越引起世人的矚目。許多研究人員把目光投向客家精神內涵研究,並形成了諸多大同小異的歸納與概括,如“愛國愛鄉、勤樸好潔、崇儒重道、尚文習武、團結互助、奮發自強”[1],“純樸保守、堅忍刻苦、崇尚忠義、尊文重教、尊重婦德、持重武術、偏愛清潔、勤勞節儉”[2]等。筆者認為這樣的客家精神固然得到眾人的認同,但它是基於居統治地位的男子文化角度的認同,並沒有深刻全面地反映出客家女性的精神面貌。本文試圖從客家婦女“我口唱我心”的山歌中,梳理客家婦女長期以來被男權文化意識扭曲異化的精神個性。
 
  一、勤儉堅忍——家庭生活的支柱
 
  “男主外,女主內”是中國社會的傳統分工,男人下地勞動趕騾運輸播種收割,婦女在家烹飪紡織,男女分工很明確。而客家婦女由於“客家男子輕視務農和家庭勞動,崇尚讀書和出外謀生”[3],便挑起了生產勞動、料理家庭、教養子女等重任,養成其堅忍卓絕、耐勞耐苦、獨立奮鬥之精神。她們終年不敢懈惰怠慢,不知疲倦地為著丈夫、兒女、子孫後代,默默奉獻青春韶華和畢生精力。乾隆《大埔縣志.風俗篇》雲:“婦女裝束淡素,椎髻跣足,不尚針刺,樵汲灌溉,勤苦倍於男子,不論貧富皆然。”
 
  《客家婦女歌》記敘了婦女從事的一年四季的農事:
 
  生女莫在古程鄉,程鄉女子苦難當, 
  別處女子深閨寶,程鄉婦女耕田莊。 
  赤腳落田播種秧,潑糞施肥又脫秧, 
  三月蒔田挑秧把,中耕除草耘田忙。 
  若遇老天唔打幫,一夜戽水到天光, 
  一直忙到造禾熟,收割農事又緊張。 
  早造剛完秋季忙,又把番禾趕插上, 
  若遇高田水唔足,改種番薯唔丟荒。 
  十月立冬稻穀黃,晚造收割又登場, 
  程鄉婦女如六月,再把穀粒屯中藏。 
  兩造收完冬種忙,播下小麥一行行, 
  唯有小冬稍自在,等待明春小麥黃。 
  一年四季農事忙,程鄉婦女非尋常, 
  女子如同男子漢,勤勞美德堪讚揚。
 
  (注:古程鄉在今梅縣。)
 
  《客家晡娘(婦女)》則描繪了她們的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世的懿德:
 
  客家晡娘,雞啼起床。梳頭洗面,先煮茶湯。 
  煮好早飯,天才大光。灑水掃地,挑水滿缸。 
  盲有食朝,先洗衣裳。講究養豬,煮汁拌糠。 
  灶頭鑊尾,光光張張。田頭地尾,種菜種糧。 
  針頭線尾,綉織在行。家頭教尾,順理有方。 
  愛子愛女,惜肝惜腸。唔生是非,敬重爺娘。 
  推礱踏碓,唔聲唔響。撿樵割草,山歌飛揚。 
  …… 
  丈夫出門,家事敢當。刻苦耐勞,唔怕風霜。 
  能粗能細,有柔有剛。遠近讚美,客家晡娘。 
 
  客家婦女從小就學會各種勞動,學做“四頭四尾”:“家頭教尾”——整理家務、上侍翁姑、下育子女,都料理得井井有條;“灶頭鑊尾”——燒飯煮菜、割草打柴樣樣得心應手;“田頭地尾”——播種插秧、駛牛耕田、鋤草施肥、力爭豐收;“針頭線尾”——縫紉、刺綉、紡織等女紅,件件都能動手自為。按客家傳統,只有學會了這些工夫才算是能幹、合格的女性,才能嫁個好丈夫。足跡遍及海內外的清代鄉賢黃遵憲不禁慨嘆:“吾行天下者多矣,五洲游其四,廿二行省歷其九,未見其有婦女勞動如此者”[4]。客家地區形成“女勞”之風,是有其社會歷史原因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