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第一代農民工近暮年:幹不動了誰來養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15 05:56:21


圖為61歲的王鳳合。(美國《華爾街日報》)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中國第一代進城務工的農民為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走出了農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能力融入所務工的城市,也無法從不斷擴大的社會保障網絡中受益。現在,他們面臨著在人生暮年仍要繼續工作的前景。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11日報道,就在61歲生日快要到來時,王鳳合花了三天時間來到這座地處哈薩克斯坦邊境的貿易站阿拉山口市。這個地方風雪彌漫,而他所在的施工隊將為這裡的一個銅廠鋪設屋頂。在零度以下的環境中作業加劇了他的關節炎疼痛。王鳳合幾乎沒有退休金,他奔著這個每天33美元(約228元人民幣)收入的活兒而來,他所在的施工隊接替了前一個施工隊。

  王鳳合是第一代進城務工的農民,為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走出了農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能力融入所務工的城市,也無法從社會保障體系中受益。現在,他們面臨著在人生暮年仍要繼續工作的前景。

  王鳳合說,能幹到70歲我也得幹,我不幹活沒人養我。他的困境凸顯出,中國要將財富增長的利益擴大至全體民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政府已經承諾,要改善建築業的環境,改善農村貧困人口的處境。

  出生於1980年之前的進城務工人員約有30%在建築業,中國政府的數據顯示,1980年之後出生的進城務工人員,在建築業謀生的人數不足六分之一。

  王鳳合在2016年冬季阿拉山口的施工隊中年齡最大。他負責從地面上將玻璃纖維板吊升到20多英尺(約合6米)高腳手架上的工友手中。他們的工頭、43歲的賈書學(音)表示,“老王”非常能幹。他表示,他寧可雇一些扎實肯幹的人,也不願雇那些身體條件更好卻不願吃苦的年輕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