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海外游學的意義何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23 10:06:04


  中評社香港8月23日電/恰逢中國暑期,海外游學市場異常火爆且低齡化趨勢加劇,很多小學生甚至幼兒園小朋友都加入了海外游學大軍。不少家長認為,游學能讓孩子早點接觸外語、開闊眼界學識,還有助於提升生活獨立性,對其未來發展大有益處。同時,也有很多人在探討,撇開動輒就耗盡家長數月工資的“天價團費”不談,讓一個幾歲的孩子去參加十幾天的游學項目,究竟有多大意義?

  美國《僑報》8月14日載文《海外游學的意義何在?》,文章說,在中國人的認知裡,“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是學有所成的最高境界。然而,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此觀念近年來已悄然更新升級為:如果不讀書,行萬裡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在中國游學行業尚不規範,市場服務良莠不齊的背景下,假期報團游學的效果必然是“游”大於“學”。讓胸無點墨的黃口孺子在擁有悠久歷史和輝煌成就的歐美頂級學府裡走上一圈、聽一堂英文課、和幾個“洋學生”說幾句“how are you”,顯然不能達到游學的真正目的。他們還無法用敏銳而獨立的三觀去感受不同的文化衝擊、去體會異域的獨特風貌和另一個偉大民族所蘊含的精神氣質,他們甚至不懂一點當地的語言和習俗。短暫的兩周下來,長久留在他們記憶裡的無非是“我年少曾於劍河泛舟、三謊雕像下拍照”的“炫耀之本”。這樣的 “游學”,即便千金散盡,恐怕仍是吳下阿蒙,助長的是攀比心理,而非社會競爭力。

  相比之下,另一種聲音則值得深思:游學低齡化的背後折射了中國家長的焦慮。由於中國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與多元化尚存欠缺,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將來考不上名校,所以不得不早作打算。然而,在此焦慮下,將尚處生活不能自理年紀的幼子送出國,無論是家長陪同還是老師照看,短期內都不足以對培養其獨立性和思維意識產生深遠影響。更重要的是,中西方教育雖各有千秋,但對於還要在中國長大的小孩來說,利用假期去逛逛中國的博物館、走走祖國的山川大地、打下扎實的國學基礎才是幫他在未來“百萬雄師過獨木橋”的殘酷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良策,更能助其在三觀形成後,以深厚的文化素養,站在辯證的高度去欣賞他方世界。

  學識、眼界皆在於點滴積累,中國家長莫要犯“未爬先走”的順序錯誤。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