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顔寧“正名”
http://www.CRNTT.com   2019-05-08 14:26:24


資料圖:2017年3月31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顔寧出席2016-2017“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
  中評社香港5月8日電/2017年,39歲的中國籍科學家顔寧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顔寧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美國《僑報》5月6日載文《為顔寧“正名”》,文章說,顔寧身上的“熱度”,來自一名落選中國院士的人,卻成為美國院士。這一“遲到的認可”在中國引起爭議。

  由於顔寧在兩國評選時的“不一樣畫風”,令人們衆說紛紜——“中科院水很深”、“中國評選機制問題造成人才流失”。甚至有自媒體稱,顔寧落選時曾發話“想要入選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你可以不是一個優秀的人才,但你必須是一個聽話的奴才。”之後,顔寧辟謠。

  可無論如何,這些討論無疑都反映出了部分人對中國學界評價機制的不滿。

  公開資料顯示,顔寧是結構生物學家,她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結構蛋白。作為施一公教授的知名弟子,近十年來,顔寧發表過多篇CNS論文(《Cell》、《Nature》、《Science》三家頂級自然科學期刊),成就斐然。

  當顔寧落選中科院院士時,曾有聲音說她評不上是因不符合中國國內科學院院士評選的條件。其實客觀來說,不同國家的科學院有不同的院士評選標准,在這裡當選在那裡落選,并不稀奇。

  但諸多中國科研人士未評上院士卻獲國際認可,也應給中國科學界帶來反思。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