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強化區會職能有利強政勵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8 10:08:29  


  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香港《大公報》今日刊登社論說,特區政府昨日發表《區議會角色、職能及組成的檢討》諮詢文件,就提升區議會功能、強化地區工作進行三個月的公眾諮詢。

  整個有關檢討,是特首曾蔭權「強政勵治、福為民開」施政方針的一部分。早在去年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曾蔭權已經提出:「特區的施政要貫徹到基層,……提升在地區上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好民生問題」;「區議會的功能將會擴大,……政府會開闢更多渠道讓市民參與地區事務的商討和管理。」

  社論說,區議會是本港最「古老」的民意架構。七十年代後期,隨著經濟發展,本港市民開始對居住環境、交通、文娛康樂等問題有所訴求,同時對港英殖民管治長期漠視基層市民的聲音感到不滿;港英政府為穩住基層、疏導民意、利於管治,於一九八二年成立區議會,作為推行三級議會代議政制的一部分。因此,自成立之日起,區議會的角色或功能已經是明確的,就是充當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橋樑,發揮「下情上達、上下溝通」的作用。回歸後,隨著精簡架構,撤銷市政局,區議會更成為唯一的地區架構。

  從政制架構而言,區議會僅為一諮詢組織,並無實權,政府的重要決策、措施只需諮詢區議會而不需要得到其通過,區議會能影響政府施政的實際權力十分有限;但另一方面,回歸前後,區議會作為基層市民聲音和利益的代表,在政制和全港事務上的地位相應「水漲船高」,特首選舉委員會亦有其一席之地,各區區議會主席均為選委會法定成員,由此各政黨、政治團體和社會團體開始視區會為兵家必爭之地,紛紛派人參選,爭取建立基層影響,鞏固選票來源。

  社論指出,就在不久前特區政府提出的政制發展方案,建議○七年特首選舉委員會人數擴大一倍,五百名區議員全部納入選委會;○八年立法會,直選、功能兩組各增五席,功能五席全由區議會包辦。區議會儼然成了政改的主角,方案亦因此被簡稱為「區議會方案」,而區議會的重要性亦頓時「一登龍門,聲價十倍」。最後,反對派議員堅持要把委任區議員踢出局外,「綑綁」反對,以致政制發展方案胎死腹中。

  社論認為,因此,事態已很明顯,未來區議會的發展方向,一方面其傳統固有的角色和功能應該得到加強,包括此次諮詢文件提出的由區議會直接管理地區圖書館、游泳池、社區會堂等設施,都是合理和可行的;但同時亦必須看到,區議會的角色已不再僅僅限於文康體等事務,政府應積極研究從正面進一步加強區議會的功能,讓區議會真正成為一個建設穩定繁榮、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而問題關鍵在於政府要真心實意落實「強政勵治,福為民開」,要真正視民眾為施政之本,要真正重視來自社會基層的訴求,有問題就要立即解決,不能敷衍、拖延。只有這樣,政府的管治才會得到落實和見到成效,「強政勵治、福為民開」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在這個過程中,區議會的確可以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每有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可以通過區議會去向各區民眾詳細解釋交代,政策出台前也可以通過區會先收集意見。但當然,要做到這樣,一是政府必須要真正重視民意、尊重區會,二是區議會本身必須健全組織架構、提高工作效率,區議員的質素更需要充實和提高。

  能夠建成一個真正做好地區事務、發揮橋樑作用的區議會,能夠建成一個真正代表民意、反映民意的區議會,對政府施政、對社會和諧,都是一件好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