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論文憑空消失”是一封舉報信
http://www.CRNTT.com   2018-10-31 22:10:34


  一個青年教授的百餘篇論文,怎麼好端端地從數據庫裡憑空消失?對此,有數據庫工作人員稱,撤下文章是應作者的要求,“有特殊原因”卻“不便透露”。論文是學者重要的學術成果,每一篇都凝聚著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在學術期刊發表進而被收入知網、萬方、維普等著名數據庫,更是一種榮耀的見證,怎麼會有人願意親手毀掉這一切?

  “事出反常必有妖”,作者自己要求删除論文無異於一封自我舉報信,梁瑩教授的學術不端問題漸漸浮出水面。記者比對論文時發現,其中至少有15篇存在抄襲或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問題。

  論著是一位學者成長路上的重要墊腳石。正是憑借這100多篇論文,梁瑩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計劃”等多個人才支持計劃,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不過,當30多歲的梁瑩教授“幾乎拿到了所有她那個年齡文科教授能够拿到的頭銜”,這些昔日的“墊腳石”卻成了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學術污點,對其聲譽造成致命傷害。於是,她悄悄開始“排雷”工作,私下裡和期刊社、數據庫聯系,將當年的論文像老鼠搬家一樣分批撤下。

  對於他人投來的疑惑,梁瑩給出的解釋是,自己以前的文章“研究水平很低”“不能代表我的水平”。這種說法顯然站不住腳,正如有學術期刊負責人所質疑的,“學問都是逐步精深的,難道現在成熟了,成了教授了,就不承認當時學術的粗淺了嗎?”說白了,恐怕還是那些涉嫌抄襲的論文經不起考證,當事人才欲除之而後快。只是,這種删除更像是掩耳盜鈴,數據庫裡固然“眼不見為淨”,但那些白紙黑字的期刊依然保存在衆多圖書館的書架上,叙說著一切。

  人無信不立。對於一個學者來說,學術誠信是學術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職業操守的試金石、學術研究的生命綫。有關部門除了要調查梁瑩抄襲事件之外,同時應該被調查的,還有撤稿的內幕。數據庫是與期刊社合作的,按照撤稿流程,需要期刊社出具撤稿函,論文作者個人沒有資格撤稿。事實上,梁瑩的多篇論文是在期刊社沒有出具撤稿函的情況下,直接從數據庫中消失了。數據庫工作人員所說的“特殊原因”究竟是什麼,撤稿背後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和暗箱操作,有關部門也要好好查一查。(來源:燕趙晚報 作者:張淳藝 本文略有删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