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遏制家暴虐童需更多“吹哨人”
http://www.CRNTT.com   2018-12-26 15:25:18


  12月22日,一段疑似虐童的視頻在網上流傳開來。視頻中,一個身穿校服的小女孩多次遭到一對成年男女推搡、摔打、撕扯頭發等暴力行為,場面令人十分揪心。據報道,23日下午,深圳寶安區委宣傳部就此事發布通報稱,已找到視頻中所拍攝女童,警方正依法調查處理,寶安區婦聯已向法院申請女童人身安全保護令。

  掌摑、摔打、扯頭發,用掃把與塑料椅子毆打……視頻中的一幕幕場景讓不少網友在憤慨的同時,也為女孩安危而揪心。值得欣慰的是,視頻上傳至網絡後,有關方面迅速做出反應并介入調查。目前,女童父母對毆打女童的事實供認不諱,婦聯已安排專業社工對女童進行陪護和心理輔導。相信在有關部門和公衆的關心下,虐童父母定會為自己的家暴行為付出代價。

  縱觀這起虐童事件,個中問題值得深思。視頻發布者是一名從事幼教培訓工作的網友,據他介紹:女童父親的一位牌友曾將手機借給女童父親查看家庭監控,獲得了監控的賬號密碼。其一次無意間看到視頻裡有虐童情況,便持續關注了一個月,然後向該網友爆料。顯然,這位牌友看不慣女童被家暴虐待,希望有人來管一管,可為何不直接向公安部門舉報?顯然,網絡曝光這種“曲綫拯救”的方式,既不利於第一時間制止家暴行為,也造成了被虐女童個人信息的洩露。

  2014年11月《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時,擬規定“對家庭暴力行為,任何組織和公民有權勸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機關報案。”到了2015年12月《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出台時,該條款被修改為“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删除個人舉報家暴的規定,或許是由於普通公衆不像學校、醫院等機構的工作人員那樣,具有特殊職業義務。但這也因此減少了群衆參與的力量。此外,虐童視頻引發關注後,外界對於爆料人具體身份感到好奇,對此,視頻發布者表示爆料人不願公開身份,也不願接受采訪。這當然可以理解。或許,正是基於這樣和那樣的顧慮,爆料人不願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也不願自己直接發布視頻。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暴力是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尤其對於未成年人來說,家庭暴力給他們帶來的不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靈的創傷和行為的扭曲,很可能因此走上犯罪道路。遏制家庭暴力,需要全社會的參與,需要更多“吹哨人”。有關方面不妨對法律予以完善,賦予公衆舉報家暴的權利,并對舉報人予以有效保護,從而鼓勵更多有良知的公衆,在發現家暴行為的第一時間吹響哨聲,讓暴行得到及時制止。(來源:信息時報 作者:張淳藝)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