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企業家候選院士也需正視輿論爭議
http://www.CRNTT.com   2019-05-09 18:46:03


  4月30日,中國工程院網站公布2019年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最終確定的有效候選人共531位。值得注意的是,李彥宏、王傳福等多位企業家名列其中。

  列入候選人,只是本輪院士增選的第一步。根據相關工作安排,2019年工程院將增選不超過80名院士。從531位有效候選人中選出不超過80名院士,還要經過初選、終選等程序,淘汰比例并不小,大多數候選人并沒有機會走到最後。

  作為國內頂級的學術榮譽,社會公衆對院士頭銜的授受十分敏感,這種“在意”,既是院士影響力、公信力的基礎,也是一種社會監督。盡管院士遴選基本上是一種“同人選舉”,更多取決於學術共同體或院士的意志,但公衆層面的反饋也不可忽視。

  今年的院士增選強調對新興領域、交叉學科以及企業科技專家的關注,本身并沒有錯。比如中國工程院在提名候選人時就提出了“三個注意”的責任,注意一綫與創新,注意中青年科技專家,注意交叉、邊緣、新興學科等。毫無疑問,這樣的選舉原則不僅是對這些專家在各自領域取得成就的承認,也具有社會層面的導向意義。

  這就需要綜合考量候選人的專業成就與社會影響。《中國工程院章程》中提到,院士有“維護科學道德”“促進工程科學技術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的義務。

  以李彥宏為例,作為中國乃至全球AI行業的領軍人物,李彥宏本身的技術能力或許毋庸置疑,但如今輿論關注的則是社會影響層面。2016年5月,大學生魏則西之死,引發軒然大波。而現在這事,也被一些輿論當做反對李彥宏入選工程院院士的理由。

  此外,王傳福候選院士恐怕也引起了一些公衆的困惑。比亞迪的電池技術雖然是領域裡的佼佼者,比亞迪也有一支行業頂尖的研發團隊,但公衆對於王傳福在技術攻關當中的作用不甚了解,王傳福究竟能否達到院士標准中“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作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還需相關方面進一步釋疑。

  說到底,輿論并不是絕對反對企業家候選院士,關鍵是本人得有過硬的學術成果,企業也要有較高的美譽度。時代在進步,院士的大門向新興領域、交叉學科的專家敞開,向致力於科研創新的企業家敞開,但學術造詣和社會影響仍然是公衆心中的硬指標。(來源:新京報 作者:斯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