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學學被垃圾分類“逼瘋”的上海人
http://www.CRNTT.com   2019-07-02 22:26:48


  “你是什麼垃圾?”“用過的紙巾是否可以回收?”“遇見‘垃圾分類我來’的男人就嫁了吧”……最近幾天,垃圾分類這四個字,霸屏上海灘的朋友圈。這些有關垃圾分類的段子,源於今天正式實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條例規定,居民不僅只有早上7點到9點以及下午4點到6點才可倒垃圾,而且垃圾必須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幹垃圾”四類投放,違反該條例者最高可被罰200元。該條例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標志著上海在全國率先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據說,上海人民快被垃圾分類逼瘋了。雞骨頭和豬骨頭為何分屬濕垃圾和幹垃圾?粽葉是幹垃圾,樹葉為啥是濕垃圾?連日來,上海灘男女老幼,都一門心思撲在垃圾分類的預備課上。然而被逼瘋的,將不只是上海人民,因為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要求,到2020年底,包括北京在內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都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有必要把居民逼成這個樣嗎?答案不言自明。因為再不下狠心,以強制的手段促成垃圾分類,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被逼瘋的將是整個城市,甚至局部的生態環境。2017年,我國202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達到20194.4萬噸,倘若過些年再強制行動,成本更為巨大,挽回垃圾造成的環境損害更為漫長。

  之所以被“逼瘋”,恰恰道出了市民在垃圾分類習慣上長期形成的歷史欠賬。垃圾分類的理念推廣了不止十年八年,有分類標識的垃圾箱在各個城市也隨處可見,然而這既擋不住倒垃圾者只圖個人方便的慣性,也改變不了收運垃圾者盡量降低成本的不負責任。各種調查數據都顯示人們對垃圾分類理解且支持,然而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上海作為先行者,強制垃圾分類的樣本,無疑將成為此後45個城市的範本。最值得稱道的是,上海為強制垃圾分類做足了功課,全民總動員就是最好的說明。一段時間以來,怎麼扔垃圾簡直成了一個通行的“梗”,產生了不少讓人會心一笑的段子。但不得不說,朋友圈裡的“段子”還真幫到了上海市民學習垃圾分類知識。此外,支付寶推出垃圾分類小程序,家長團購垃圾箱玩具培訓孩子,種種創新舉措,都在為垃圾分類探索可資借鑒的經驗。網友笑稱,上海人真是拼了。這種上下一致的拼勁,把理念化為行動,把強制引向自覺,更是給接下來的45個城市如何開展接地氣的宣傳工作,蹚出了一條路。

  早在2000年,北上廣深就被列為首批國家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近20年過去了,一直收效甚微,“理念上認同、行動上滯後”已成通病。今天,上海終於邁出堅實的一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也正在修訂,新修訂的條例將不光對單位,也將對個人明確垃圾分類責任,將來“不分類就是違法”。以亡羊補牢的精神償還歷史欠賬、不欠未來新賬,用強制的手段填平認識到行動間的巨大鴻溝,既是從環境承載能力考慮的必要之舉,更是城市垃圾管理理念和方法上的巨大進步。垃圾分類,期待上海答卷,同樣期待北京答卷,更期待全國答卷。(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賈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