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量子波動速讀,孩子為何甘當騙子的配角
http://www.CRNTT.com   2019-10-18 18:33:56


  這幾天,一段視頻刷了屏,榮登最莫名驚詫新聞榜首。在視頻裡,一群蒙眼孩子人手一本書,以飛快速度嘩啦啦翻書,動靜不小。你以為他們在參加翻書大賽?其實他們是在參加量子波動速讀大賽。

  相關機構的說法是:在高速翻動書本的過程中利用HSP高感知力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就能在1至5分鐘內看完一本十萬字左右書籍,過目不忘,然後複述,“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離就越近”。這個顯而易見的騙局,居然成了許多家長的“高大上”選擇。

  很多人嘲笑這些孩子的父母,認為“父母的智商才是孩子成功路上的最大絆腳石”。也有媒體分析,這些父母之所以交上一筆智商稅,是因為心裡有個“神童夢”。但現實中大多數父母其實無此奢望,所求無非是自家孩子能“跟得上”。

  作為當下中國孩子的父母乃至長輩,面對贏在起跑綫的教育軍備競賽,每個人都在交智商稅,無非多少之分。花幾萬元讓孩子去學量子波動速讀,還有之前媒體曾報道的打著“開發鬆果體”和“全腦教育”旗號,造就“超感創作力”和“腦屏成像”,七天就收費6.8萬元的培訓課程。這些當然都是交智商稅的表現,但絕非孤例。

  每個父母都不清醒、不敬畏科學嗎?當然不是,但焦慮往往會壓倒清醒。

  很多父母都說最怕開家長會,因為每次一開家長會,就會發現其他孩子又學這個又學那個,自家孩子明顯落後。還有許多父母說最怕開家庭會議,因為老人開口就是“別人家孩子如何如何,你看我們的孩子還像話嗎”。在這種焦慮氛圍下,大家只能將教育理解為速成,盡快出成績,盡快達到讓別人滿意而非讓孩子滿意的效果。

  其實咱們這一直有“教育速成”的傳統。古代教育無論讀經,還是生活儀態的要求,本質都是抹殺童年的表現,最受長輩贊譽的往往是年少老成的“小大人”。這種思維直到今天仍有市場,許多家庭對五六歲孩子的要求,已經以十五六歲作為標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