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希望聲音不外放成為乘客的自覺
http://www.CRNTT.com   2019-10-31 21:27:41


  地鐵裡吃東西、手機追劇外放聲音、車門關閉後扒門……這些行為都會登上“乘客行為黑名單”。《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將於2020年4月1日起施行,對乘客行為進行規範。

  目前,地鐵建設的熱潮席卷全國,地鐵乘客人數急劇增長。因此,規範有序的乘車環境顯得更為重要。雖然在乘客行為規範方面,《辦法》明確了影響運營安全的10類禁止性行為,及影響秩序的7類約束性行為,但“手機不許外放”這一項還是被眼尖的網友單拎出來,引發熱烈討論。

  國家部門出手規範,也說明類似的行為已對公共秩序造成嚴重滋擾,引發了公衆普遍不滿。在新聞評論區,的確看到很多人欣喜地表示支持:“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天下苦外放久矣”“公交也實行好不好,高鐵也實行好不好!”還有很多人列出了更多不文明行為,希望相關部門出手規範。可見,大家對於和諧舒適的出行環境,有很高的期待。國家出台管理規定,體現出法規對日常生活的關注和整飭,對文明秩序的倡導和保護。這對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既然已經有了頂層規定,大家最為關心的,當然還是執行落地的問題。地鐵是公共空間,但又相對封閉,平常很少看到專人在車廂維護秩序,而且,聲音外放這種行為也非常隨機常見。如何確保違規行為被制止,需要有切實的行動。目前的規定,將主要的管理責任交給了軌道交通運營的主管部門,需要各地結合實際來實施。目前,在一些城市,已經開始組織志願者、監督員或執法隊員,在地鐵站台和車廂維持秩序,及時制止不文明行為,對拒不改正者予以處罰等,也逐步形成了可借鑒的經驗。

  法規固然是有力的約束,但也要看到,文明養成不可能只靠制止和處罰,還要源於尊重規則、律己敬人的自覺。尤其是電子產品外放聲音這種情節不算嚴重、相對普遍的不文明現象,更多的還是要依靠大家互相提醒、共同抵制。希望法規的確立,能够培養更多人的文明自覺,讓不影響他人,保護公共環境的觀念深入人心,融入日常言行,內化為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才是以法之名保護文明的終極目標。(來源: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屈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