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有必要限制“人工智能+教育”任性使用
http://www.CRNTT.com   2019-11-04 22:25:25


  繼智能校服、人臉識別進入校園後,一款可監測學生上課是否走神的頭環也在浙江金華一小學投入使用,并引發持續關注。據媒體報道,這款由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名為賦思頭環的腦機接口設備出現在浙江省金華市孝順鎮中心小學的課堂上。學生們通過佩戴這個頭環可監測上課的專注度,頭環會給孩子的注意力打分,看看小學生上課時是否專心、有沒有轉移注意力。頭環產生的數據會實時上傳到老師的手機裡,再由老師把“得分”發給家長。對於外界輿論對監測學生上課的爭議,該校教導處的工作人員表示,“學校開設這個班,家長和學生都沒有反對意見,學生也沒有身體不適”。

  家長和學生都沒有反對意見,就沒有問題嗎?當下很多家長恨不得時刻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全天無休地學習,而學生也逐漸被訓練為學習的機器。家長和學生不反對,并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一項教育技術用於課堂教學中,首先不能侵犯學生的合法權利;其次,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發展。給學生戴頭環監測學生上課是否走神,收集數據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分析,就涉嫌侵犯學生的隱私,影響學生人格發展。鑒於當前各地教育部門、學校熱衷於引進人臉識別技術、大數據技術,用於課堂教學和學生管理之中,我國有必要在國家層面出台規定,限制這些技術的任性使用。

  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熱衷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人臉識別、大數據技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方面,使用這些技術,可以加強課堂管理,提高課堂紀律,要求學生全神貫注投入學習,這可達到提高考試成績的目的;另一方面,利用監控系統,可以掌握學生在課堂中的一舉一動,進而也可減少同學間的糾紛、衝突。但是,其負面作用也極為明顯。有些人辯稱課堂是公共空間,學生在課堂中,於是無隱私可言,但是,當學生的一舉一動,甚至腦活動過程,都被監控、采集數據時,是會涉嫌對學生的隱私的侵犯和信息的洩露的。另外,一個人在監控環境中的表現和沒有監控環境中的表現,是完全不同的,長期在監控環境下學習、生活,會讓學生養成表演性人格,這就不是教育,而是反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輿論對學校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中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大數據技術多有質疑,但是,在AI+教育,推進教育創新的名義下,在課堂教學和學校管理中引進人工智能技術的學校越來越多,甚至不斷升級。這和某些學校出台漠視學生基本權利的奇葩校規是同一道理。

  今年9月,針對人臉識別等AI技術在學校教學和管理中的使用,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人臉識別進校園,既有數據安全也有個人隱私問題,我們要加以限制和管理。現在我們希望學校非常慎重地使用這些技術軟件。教育部已經開始關注這個事情,組織專家論證研究。包含學生的個人信息要非常謹慎,能不采集就不采集,能少采集就少采集,尤其涉及個人生物信息的”。這表明,教育部已經重視這一問題。考慮到AI+教育的推廣速度很快,各類“創新”令人目不暇接,制定相關的規範,需要提速。而在規範沒有出台之前,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新技術,必須由學校教師委員會進行論證。(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冰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