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古勞咏春拳:功夫不負百年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1 15:53:31  


古勞咏春拳協會會長勞振圖來到梁贊故居,禁不住打起了咏春拳。
鶴山群英武館館主勞六根(右)如今桃李滿天下。
  中評社廣州訊 一百年前,一個年輕人在師傅的指導下,打出一套瀟灑的動作;一百年後,另一個年輕人做著同樣的事。

  當我們試圖深入了解古勞咏春拳百年傳承的細節時,這樣的故事總在不斷地重演,而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是其中關鍵的一環;那些看似偶然的因素,也在影響著整個故事的走向。

  1

  贊師傅

  葉問與梁贊是什麼關係?咏春拳一脈傳承,本無佛山、古勞咏春拳之分,後又怎樣產生了分支?

  暑氣還未消退,頭頂上的風扇不停轉動,帶出“嗡嗡”的響聲,與地面上鏗鏘有力的擊打互為輝映。

  在鶴山群英武館,我看到大多是年輕人的面孔,他們面上掛著還未來得及抹去的汗水,身體騰挪側閃,雙手不停變換動作以及節奏。

  “我練習咏春拳已經一年多了,這套拳靈活而且巧妙。”19歲的吳志豪是北京科技大學的大一學生,高三那年他接觸了咏春拳,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他說,那時電視台正在播放由甄子丹主演的《葉問》,他抱著隨便看看的心態把這部電影看完,從此葉問這個人物就留在了心中。“看完電影當晚,我馬上就去搜索關於葉問、關於咏春拳的故事。”

  吳志豪坦言,自己是因為這部電影才喜歡上咏春拳,也從此知道了梁贊。

  有多少人像他一樣,在有意無意中接觸了咏春拳,直至追問這套拳源於何處?

  鶴山文化屆人士、練習咏春拳多年的劉永廣就表示,葉問所習的是佛山咏春拳,這與古勞咏春拳有不同之處。不過,它們有著共同的淵源,都可上溯至一代宗師梁贊。

  梁贊(1826—1901年),原名梁德榮,廣東鶴山古勞人,是中國晚清著名武術家,人稱咏春拳王。清朝末年,在佛山快子街設“贊生堂”藥材鋪並兼作醫生的梁贊,學了少林拳術後,又學了咏春拳。因此,他既懂得少林“長橋大馬”的“遠距離戰略”,又懂得咏春“短橋窄馬”的“短距離戰略”;既能運用出手猛烈的少林技巧,也能運用借力輕柔的咏春技巧,所以武術超群,威名大振,並獲得“咏春拳王”、“佛山贊先生”、“贊師傅”美稱。

  葉問弟子梁挺在《咏春拳》中記述,少林五枚師太將嚴咏春帶回山上白鶴觀中,教授一種靈巧多變、借力打力、以弱勝強的拳法,後命名為咏春拳。此後,經過數代傳承,梁贊得到咏春拳真傳,而葉問則是其第二代弟子。

  有趣的是在梁贊之前,咏春拳一脈傳承,本無佛山、古勞咏春拳之分,後又怎樣產生了分支?

  古勞坊間曾流傳這樣一個故事:在梁贊50來歲時,他碰到一位算命先生,被告知到60歲將有大災,年事已高的梁贊頓生落葉歸根之意,於是回到了古勞東便村安享晚年,閑暇時將咏春拳傳授給故鄉子弟。

  時移景遷,我們無法確切得知梁贊因何突然回到故土,教起了咏春拳,但古勞咏春拳就是在這種無法預知中產生。

  據古勞咏春拳協會會長勞振圖介紹,在當時梁贊的徒弟當中,有一位名叫王華三的弟子,身材單薄,面對強壯的對手難以匹敵,屢戰屢敗,梁贊便將咏春拳加以改良精煉,有針對性地指導王華三,創立了一套避開鋒芒,從側面攻擊對手的咏春拳法。自此,古勞偏身咏春拳開始了百年傳承。

  勞振圖表示,古勞咏春拳和佛山咏春拳師承一處,都是出自梁贊之手,只不過所產生的年代、背景以及表現風格有所不同。

  當地咏春拳師普遍有這樣一種看法:古勞咏春拳“借力打力”、“連消帶打”,以巧取勝;佛山咏春拳則是一種迅猛剛性的打法。

  古勞咏春拳師梁煥枝認為,古勞咏春拳以知覺意識“手領身步”而變化,使手身步有感皆應,其實戰作用甚廣。

  他舉例,在遇歹徒用刀時,萬一被刀刺中身上,則會自然反應偏身側轉,或把身後移側轉,刀尖走偏難以傷到身體要害。

  2

  傳承

  古勞咏春拳在贊師傅後的一百多年經歷了怎樣的傳承?梁贊傳授武技有什麼原則?

  人聲鼎沸的武館內,我留意到幾個小孩,在打起路套時下盤仍有些站不穩。

  一個名叫梁芷琳的4歲女孩告訴我,她練習拳法才七八天,為了強身健體,其父母將她送到武館練習。但問及梁贊、咏春拳等名詞時,就超出了她的理解範圍。

  梁贊可能不會想到,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連一個4歲的小女孩都在練習咏春拳。而在古勞,幾乎個個都能打得一兩手咏春拳法,精通則大有人在。

  古勞咏春拳在贊師傅後的一百多年經歷了怎樣的傳承?

  據了解,由於實戰性強,古勞咏春拳曾經一度被視為“禁拳”,只以父傳子或帶徒的形式流傳。

  “那時教授咏春拳通常都是家庭式的,而且要求很嚴格,不外傳,多數是在熟人、親屬之間傳授。”從9歲開始學習咏春拳的勞振圖表示,他在上世紀70年代初次接觸咏春拳,當時練習咏春拳並非像今天這樣公開,通常是關起門來,傳播的範圍並不廣泛。

  自小開始練習咏春拳,今年已60歲的咏春拳師勞六根也有類似的經歷,“跟師傅在屋里,關門練習”,當時,周圍練習咏春的人不多。

  除了外界因素外,古勞咏春拳研究者古修玄則發現,梁贊傳授武技有一些基本原則:妙技不可不傳,又不可妄傳,恐誤傳惡人,滋生禍端。

  據稱,梁贊認為大姓、強族、暴戾橫蠻之人不可傳,小姓、弱族而品性純良者才可傳授。最初梁贊反對把咏春拳傳至大姓氏,但由於各種姻親關係,咏春拳最終在古、勞、馮三大姓氏中廣泛傳開。

  而當時在古勞之外,古勞咏春拳仍披著神秘面紗,往往局限於親朋好友之間的切磋交流,不輕易向外人展露。

  “上世紀90年代以後開始變化,有時有些村會請咏春拳師傅去做指導,在當地文化室教授拳法。”17歲就開始授徒的勞六根表示,自己當時一天教的學生人數最多一次僅是30人左右,而近幾年變化就越來越明顯,在武館內的學徒最多一天超過一百人。

  據鶴山文化館統計資料顯示,不少鶴山咏春拳武館在該市城區落地生根,吸引越多越多的市內外咏春拳愛好者,其中包括有古勞咏春拳第四代傳人馮強開設的鶴山市古勞偏身咏春拳國術總館、第五代傳人馮廣全開設的非凡武術館、第五代傳人候德賢開設鶴山恒輝咏春拳武館、第五代傳人勞六根開設的群英武術館等,同時還有不少民間相互傳授學習的團體和個人。

  3

  咏春拳操

  一百多年來,古勞咏春拳薪火相傳,在當地的傳播沒有停止,如今又以什麼方式更加廣泛地傳揚?

  江水泱泱,百年浩觴。一百多年來,古勞咏春拳薪火相傳,在當地的傳播沒有停止,如今又以什麼方式更加廣泛地傳揚?

  在鶴山當地各類文化巡游活動中,如果有咏春拳表演,大多能夠見到表演者熟識的面孔,他們多來自同一所學校。

  從去年開始,鶴山職業技術高級中學學生早操有了一次全新改變,他們改做一套由咏春拳改良而成的“咏春拳操”,這也是當地第一所將咏春拳引入到校園的學校。

  音樂響起,1700多名學生在操場上,揮灑英姿,轉閃騰挪,伴隨著音樂的節奏,學生們動作瀟灑而遒勁,單從觀感上,這比任何一家咏春拳武館都要壯觀。

  “咏春拳操的基本套路都是出自咏春拳,主要是一些比較容易入門的咏春拳動作,我們加入了音樂節奏。”該校負責教授咏春拳操的馮學勉表示,這套咏春拳操動作簡單,學生們容易掌握,在激發他們的興趣之餘,為他們往更高一個層次練習打下基礎,“他們能夠跟專業的咏春拳師繼續深造”。

  這樣無疑使得更多的人接觸了咏春拳。

  “真正對咏春拳有深入一點的了解,還是在加入到興趣班後,知道它不僅僅是幾套動作,當中包含有更加深奧的思想在里面。”今年17歲的馮建釗是該校一名學生,他在當時的興趣課堂,接觸了咏春拳,當中以弱勝強、四兩撥千斤的理念對他頗有啟發。

  但馮建釗坦言,不會隨便公開展示所學的咏春拳,“在我們這裡,市井坊間,臥虎藏龍,很容易碰到咏春拳高手,班門弄斧不太好。”

  “以前咏春拳流行主要在古勞一處。”馮學勉表示,咏春拳操對於咏春拳的推廣顯而易見,如此一來,鶴山當地有將近1/4的高中學生每天接觸咏春拳操,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可忽視。

  據鶴山職業技術高級中學校長伍小平介紹,2008年至今,該校有一個咏春拳隊經常到各地參加表演,隨後學校設想將本土特色文化引入到校園,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因而成立了30人左右的興趣班,後來發動一個年級的學生去學習咏春拳操,最終發展到全校師生以咏春拳操代替普通早操。

  “未來我們將會打造精品隊伍,挑選一批優秀的咏春拳學生參加演出活動,讓學生更加有成就感。”伍小平表示,這種具有深厚群眾基礎的本土文化,將繼續得到弘揚和傳承。
 
  來源:江門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