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活躍在鄉村的木偶藝人:鐘情於“偶”,情忠於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5 11:34:14  


  中評社廣州訊 台風“南瑪都”突然攜雨而來,剛剛搭好的簡易戲台又得重新加固,五華木偶劇團團長李新賢透過幕布緊張地張望,今晚鄉親們還來嗎?5分鐘,10分鐘,15分鐘……突然,漆黑的鄉道亮起了一顆“星星”,越來越多,越來越近!臨開場前十分鐘,鄉親們打著傘,將板凳夾在肩上,舉著手電筒結伴看戲來了。 

  李新賢終於放下了懸著的心。“開鑼咧——”霎時間,孩子們飛快地湧向台前,地濕了就坐在自己的拖鞋上,也不顧褲子依舊會被雨水濺濕。老人和婦女也找好了中間的位置,後排的青壯年則站到了板凳上。避開高高低低的雨傘,大家迅速地調整好觀影角度。 

  “生旦文武共一箱,穿州過海走城鄉。悲歡喜怒皆成戲,唱做翻爬自有腔。忠奸今古分聲色,是非美醜善鋪張。手口隨心提拉扯,痛快淋漓演一場。”提線木偶在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自挑著戲籠的民間藝人到現在的木偶劇團,木偶藝人一直活躍在鄉村、廟會,是鄉親們的“開心果”。如今它的掌門人則是李新賢。 

  今年48歲的李新賢12歲學藝,30多年來與“偶”為伴。他說,學木偶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入門基本功就是‘舉牌’,用酒瓶吊上絲線練習平舉。舉高了,木偶就會飛起來,舉低了,木偶就跪下了,手稍動一下,師傅的板子就下來了。酒瓶還要逐漸加水,從半瓶到一瓶,最後還要綁上磚頭,足有四五斤重。” 

  每天八個多小時,就為了練習紋絲不動,不僅枯燥乏味,而且一天下來腿如灌鉛,手抖不止。“離家學藝時我才12歲,和其他20多個學員住在展覽館的一個展廳裡,用凳子搭起床板睡覺。剛開始我的手連筷子都舉不起來,更別說洗衣服了,但只能克服,找熱水給自己敷一敷。”李新賢說。 

  李新賢入行時,正是木偶戲鼎盛的時候,十裡八鄉的百姓聽聞要演木偶戲皆蜂擁而至,緊俏時買票還得找關係。李新賢和團友們騎著自行車四處巡回演出,一去就是十天半個月,雖然艱苦,但看著大家都喜愛木偶戲,李新賢心裡也很滿足。 

  可是,隨著電影、電視、卡拉OK等娛樂方式的衝擊,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後,木偶戲逐漸遇冷,很多藝人紛紛放棄了這個行當。最困難的時候,五華木偶劇團只剩下3個藝人,而且,會吹拉彈奏的就剩下李新賢了。“不是沒想過放棄,我也曾三次打退堂鼓,但誰讓自己那麼喜歡木偶呢?而且,劇團需要我,木偶需要我,還有喜歡看木偶戲的人需要我。”他說。 

  要擺脫困境,只有創新!李新賢思索著木偶戲傳承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水滸傳》、《西游記》等劇目群眾都是耳熟能詳,唯有劇目創新和技法創新才能重新吸引觀眾。於是,快40歲的李新賢決定突破“木偶書法”的難關,讓木偶如人一般潑墨揮毫。 

  “首先要改造木偶的手指,讓木偶像人一樣能拿起筆,而不是擺個握筆的虛態。能拿筆後,就要掌握木偶用力,線是軟的,木偶是軟的,毛筆也是軟的,一個節點控制不好,就不能實現以力傳力。”李新賢說。為了讓木偶書法栩栩如生,李新賢試驗了大半年,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每日一站幾乎都是十多個小時,膝關節還落下了風寒的後遺症。終於木偶書法引起了轟動,被稱譽為“梅州一絕”。 

  木偶書法名氣越來越大,國內外演出的邀約絡繹不絕。但李新賢最樂意的還是將這絕活演給鄉親們看。“我太爺爺的爸爸的爸爸都是做木偶的,我妻子、岳父也是木偶藝人,我生來屬於這一行,我的根在這裡,在基層群眾這個廣闊的舞台裡。”他說。 

  在梅州的田間巷陌經常馳騁著五華木偶劇團那輛早應報廢的小卡車,那是13年前省裡送給劇團用於送戲下鄉的。這核載7人的小卡車卻塞進了燈光、音響、道具、木偶、服裝、行李,還有超載的七八個演職人員。由於長期處於“超載超齡”服役狀態,劇團被交警罰過,被人取笑過,但李新賢依然很知足,他說,有卡車在就有舞台在,即使路再遠山再高,木偶戲也能送到老鄉的家門口。(來源: 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