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地震救援能否為中日關系帶來轉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3 09:46:30


這是8月4日航拍的震中魯甸縣龍頭山鎮。
  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人們還記得,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日本政府捐款約五百萬美元,是除沙特外最多的。日本政府還無償援助汶川災區建設8個“利民工程”項目。作為地震多發國家,日本民衆對地震之痛感同身受,小學生、公司職員、家庭主婦紛紛上街募捐,很多便利店長期設置“四川大地震捐款箱”。日本還向中國派出國際救援隊和醫療隊。一張“日本救援隊向遇難者默哀”的照片曾感動無數中國人。

  《日本新華僑報》8月12日載文《地震救援能否為中日關系帶來轉機?》,文章說,人們也記得,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和核洩漏事故。中國政府和民間各層次、各領域都展開了立體的救援、捐助、祈福活動。地震發生當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致電日本首相菅直人,代表中國政府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致以深切慰問,表示中方願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幫助。3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致電日本天皇明仁,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就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特大地震災害表示誠摯慰問。3月13日,中國國際救援隊趕赴日本,深入災區參加救援。3月13日和3月1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人民日報》分別以“面對天災,中日有難同當”和“危難時刻,人類需要互相溫暖”為題發表評論,指出“為異國他鄉的人們祈福,就是為自己祈福;幫助受災的人們重新站起來,也是在幫助自己”。中國對日本的無私援助,在結果上成為一種發自內心、充滿善意的公共外交活動,很大程度上融化了兩國民衆感情中的堅冰。

  1923年9月1日,日本東京、橫濱等地發生7.9級大地震,失蹤和死亡者超過14萬人。此時的中日關系並不好。1915年,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簽署;1919年,反日色彩強烈的“五四運動”爆發。就在1923年,中國駐日代理公使向日本外相提出廢除二十一條,日本拒絕。中國各地相繼示威遊行,要求收回旅順和大連。五四運動時期的“抵制日貨”演變為“經濟絕交”,即“與日人斷絕一切社交之意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