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探討東亞地區國際關係 中日學者台北交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1 15:12:38  


第八屆兩岸和平研究學術研討會。(中評社 王宗銘攝)
  中評社台北12月21日電(記者 王宗銘)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與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今天上午舉辦第八屆兩岸和平研究學術研討會,探討中共十八大之後的兩岸和平發展。第一場次研討十八大之後的東亞地區國際關係,由台灣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陳一新主持,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黃大慧發表“中共十八大後的中日關係:問題與前瞻”論文,評論人是台灣政大國關中心教授石原忠浩。

  黃大慧表示,中日建交40年,不惑之年出現困惑,未來走向成為問題,40年來,中日關係走得風風雨雨,總體來說還是比較順暢的,最近幾年情勢稍微緊張一點,尤其今年最為特殊,很多紀念活動包括學術會議都取消或延期,這是非常不正常的。

  黃大慧說,從1972年到1990年代,中日睦鄰友好,兩國從大局出發,儘管有負面因素,但都去處理,很重要的背景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提供很多契機,需要日本這個夥伴,日本也需要中國市場,在那個時候,中日互信非常強,雖然沒有安全同盟關係,但是有相互抵抗北方蘇聯的背景,所以中日關係還是比較友好的。

  黃大慧說,冷戰結束後,中日之間的摩擦在上升,深層因素是抵抗蘇聯的因素消失了、兩國國力對比的變化,中國經濟發展,國力不斷上升,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發生結構性變化,對兩國心理造成衝擊,包括歷史問題、台灣問題、領土爭端問題都磨擦不斷,中日尋求建設夥伴關係,就是避免政治摩擦,但是小泉純一郎在首相任內6次參拜靖國神社,夥伴關係框架很難發揮作用。

  黃大慧指出,中日關係應該是戰略互惠,長治久安,21世紀出現兩強並立的情形,戰略互信出現問題,戰略互疑,互不信任,民間國民感情也愈來愈惡化,彼此好感度降低,中日關係的民間基礎是脆弱的,會長期延續下去。

  黃大慧說,中日關係有美國因素,這是無法迴避的,日本外交是以與美關係為基礎的,受美國影響,所以中日關係過程中如何處理中美關係,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難題,日本必須在美國重返亞洲、中國崛起的情形之下,戰略做出調整,在美國與亞洲之間做出平衡,才能把利益最大化。

  黃大慧表示,中日關係現在面臨的難題很多,未來安倍晉三上台後,對中關係會保持相對強硬的態勢,但又不能不保持東亞經濟合作,短期內要改善中日關係有很大的難度。怎麼樣緩和國內對領土爭端的輿論,面臨很大難題,中日關係前景不容特別樂觀,需要考驗雙方領導人的智慧。

  黃大慧還說,在中日韓FTA議題上,涉及中日的民族感情以及對區域經濟合作的認同問題,目前民眾的認同感是低了一點,因為三國的民族主義都是比較強的,對地區合作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推進經濟合作要先增進認同感,另外還涉及三國的領土與非傳統安全等政治問題,是目前一個很大的困境,但三國都希望要增進經濟合作,因此他是比較樂觀的。

  對於美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黃大慧說,中國政府是不反對的,中國領導人是持歡迎態度的,他認為,TPP不僅是經濟的,也是有戰略意圖的,對東亞地區的經濟合作進程是有很大影響的,包括日本想要加入TPP,也是有很高的政治戰略意圖感的,他對此抱有很大的警覺感。

  評論人石原忠浩表示,中日從2000年以來的交流要認識到,中國強,日本弱,這是自日本明治維新以來較為少見的狀況,中日兩國現在缺乏政治互信,民間感情脆弱,還有改善空間。不過,他並不了解中國強調和平發展的內涵,很多日本人希望看到中國以行動來證明其主張,有一致性。

  石原忠浩說,石原慎太郎發動購買釣魚台事件,發生很多反日暴動,從日本人的角度認為,這並不是突然發生的,主要是過去二十年日本人的中國觀的改變。日本官民對中國在東海的作為單方面的感覺是認為要改變現狀的,不會有外界所認為有右派份子與政府之間所謂的陰謀論的,中日不要碰主權問題的難度是很高的,過去在東海能源開發上確實是不碰的,但問題還在於落實。

  石原忠浩說,中日雙方也要正視兩國友好條約中,不以武力改變現狀的問題,東海行為準則與共同開發未來需要中日,包含美國,美日安保機制來處理,促進東亞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