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陳端洪:港人借政改尋找政治身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14 00:23:28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端洪(記者 徐夢溪)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 徐夢溪)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端洪在12日舉行的以“香港政改的政治文化衝突及其化解”為議題公法論壇中講話。他表示,香港政改事件既體現了利益衝突,也體現了文化衝突,需從身份建構角度尋找問題出路。

  陳端洪表示,就此議題,他最關心的是直接的結果,而後是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然後怎麼解決。我們應該思考,究竟是利益衝突還是文明衝突造成現下的僵局?
 
  他說,如果是利益衝突,現在的利益主體是反對派,政改能否通過由他們決定,與百姓、學生利益不直接掛鈎。如此說來,為什麼會有人在立法會門前搭帳篷,搭帳篷的那些人為什麼這樣做?對於政改結果會做何反應。進一步假定,假如立法會議員是為利益投票的,而場外搭帳篷的人是為價值觀投票,即為文明採取某種行動。比如已經發生的佔中,我們可以把青年學生看成是某種文化的載體,來討論構成這些青年學生的文化要素的主體性。我們可以進一步解剖佔中整個過程解剖,包括青年的行為、方式、宣傳口號、出版物、符號等,從中找出暗含的文化要素,然後追問這些文化要素在他們身上的積澱方式。

  “港獨”美化殖民統治。問題是這些青年人沒有經歷過殖民時期,卻覺得該時期十分美好,這是教育的結果。此結果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20歲左右的青年人是在不安中出生,對香港的前途迷茫。二是這代人沒有內地的本土概念。過去拜祠堂是“根”的教育,現在不存在了,祠堂由於在大陸被毀壞,他們沒有地方可以回,因此不具備認為內地是本土的概念。三是教育問題。回歸前的教育與回歸後教育的差別在於中國文化教育的差別。大陸在文革過程中丟失了自己的文化,但開放後卻找了回來,這是大陸文化的悖謬。香港文化也存在悖謬,回歸後,大學教育特別強調面向世界、西化的教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