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张铭清:艰难的起飞——厦门国际机场建设纪事
http://www.CRNTT.com   2018-07-08 10:49:23


  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1983年10月22日,舉行通航典禮的廈門國際機場洋溢著濃鬱的節日氣氛。15時20分,在一片歡呼聲和鑼鼓聲中,一架中國民航三叉戟客機沐浴著金色的陽光,在藍天碧海的映襯下,輕捷地滑出跑道,像一只矯健的海燕展開銀光閃閃的翅膀,呼嘯著昂首直插藍天。

  年逾花甲的省委書記項南仰望著遠去的客機,雙目濕潤。此刻,他心潮澎湃、百感交集,兩年來經歷的酸甜苦辣在心頭翻湧。為了這衝天一飛,可知道他熬過了多少輾轉反側的不眠之夜,面對過多少來自四面八方的唇槍舌劍……

  燃眉之急

  1979年,國家改革開放的大門從東南沿海開啟,廣東、福建率先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1980年,在廣東創辦深圳、珠海、汕頭經濟特區,在福建創辦廈門經濟特區。

  就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打開的時候,中央調兵遣將,把“虎將”項南派到改革開放的前沿福建主政。1981年1月,這位12歲就離開故鄉的閩西客家人,年逾花甲時乘坐北京到福州的直達快車到福建走馬上任。

  改革開放前沿的福建,映入項南眼簾的依然是一派“前線”情景。儘管“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的巨幅標語已經褪色,但是,印在人們腦海里的“福建前線”依然如故。廈門更是前線的前哨。“前線”的思維定勢,使得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幾乎為零,唯一的一條鷹廈鐵路線也是在閩西北的大山裡穿行。

  國家定為經濟特區的廈門,居然連個機場都沒有!來考察的外商到廈門,先飛到福州後有兩個選擇:一是再坐鷹廈鐵路18個小時的火車,二是走福廈公路坐10個小時的長途汽車。不管是穿山越嶺的鐵路,還是坑坑窪窪的公路,顛簸一天的客人到了廈門,都是腰酸背痛,一臉疲憊。

  經過一路折騰的外商面對這樣的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只能大搖其頭,之前的投資意向也興味索然。國家決定建設廈門經濟特區,機場建設,是燃眉之急!

  艱難起步

  可是,剛剛從計劃經濟桎梏中解脫出來的人們,腦子裡計劃經濟的慣性思維依然如故。建機場,先立項,報國家計委批准。廈門機場項目不能列入國家計委的“盤子”,一分錢沒有!而且,廈門是前線,在金門炮火的射程之內,建機場簡直是天方夜譚,當靶子嗎?

  這邊火急火燎,那邊雲淡風輕,一切按計劃經濟程序辦!

  有道是,辦法,辦法,想辦就有法。山不轉水轉,水路不通走旱路。在如山的困難面前,福建省、廈門市的領導沒有退縮,硬是從山重水複中辟開了一條活路。

  利用中央對廣東、福建率先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突破中國民航獨家經營民航事業的計劃經濟束縛,決定與地方興辦航空事業,擴建福州機場,新建廈門國際機場。

  幾經爭取,國務院終於批准福建與地方興辦航空事業,但是不能列入國家計劃的“盤子”,也就是說,國家僅僅是同意福建擴建福州機場,新建廈門國際機場,但是,“要錢沒有”。如同一瓢冷水迎頭潑來,當省委書記項南帶著一班人向有關部門請求建設資金時,一路紅燈,頓頓吃閉門羹。剛剛走出國民經濟崩潰邊緣的中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有千萬個急需上馬的項目,國家也是窮家難當啊!

  怎麼辦?廈門機場建設精打細算最少也要5000萬美元的資金,只能由福建自己想辦法。一個支出大於收入,靠國家撥款吃飯,窮得叮當響的福建省,千方百計凑了1000萬元,還不夠機場建設費用的一個零頭。杯水車薪,怎麼辦?借外資!這是唯一的辦法。

  “工夫不負有心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爭取到科威特阿拉伯經濟發展基金會長期低息貸款600萬第納爾,折合2100萬美元。雖然這些錢只占整個工程費用5000萬美元的40%。但是有了這些錢,就可以開工了,先開工再說。這筆向國外的貸款,開了全國第一個地方從國外貸款籌集資金建設機場的先河。

  錢總算有了着落,可福建沒有機場設計和建設隊伍。外請,錢呢?來之不易的國外貸款不能有一分錢的浪費。幾經選擇,決定由長期從事水電建設的專業施工隊伍閩江工程局來施工。閩江局不負眾望,高速度、高質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務。在外國專家認為至少要3年才能完成的機場建設任務,閩江局從1982年1月開工,1983年10月通航,只用了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間。

  項書記的“軍令狀”

  當年,項南在回答記者提問,國家對廣東和福建同時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為什麼廣東發展得比福建快的問題時,談到除了省內的原因外,還實事求是地談到外部的原因:“廣東近港澳得發展之利,福建近台灣受‘前線’制約。”

  有人說,廈門是對台前線,金門又那麼近,怎麼能建機場?

  有豐富從政經驗和睿智的項南,沒有就事論事直接針對問題作答,而是心平氣和,以理服人:“在軍事上,究竟是台灣怕我們呢,還是我們怕台灣?”見對方無言以對,他接著自問自答:“台灣在金門前線建機場都不怕,難道我們有強大的解放軍還怕他們嗎?蔣介石是在被我們打敗了才跑到台灣去的,我們是勝利者,他們是失敗者。國民黨幾百萬軍隊都被我們打敗了,現在這些我們的手下敗將連‘三通’都害怕。我們在廈門建機場,怎麼反倒怕他們呢?”

  對方被問得啞口無言,他接著切入正題。先從建設廈門機場對特區是生死攸關的重要性說起,結論是“沒有機場,就無法建特區”。他接著反問“如果不建設機場,誰敢承擔無法建特區的責任呢?”見沒有人敢回答,他把話題又轉到機場建設上來,“好,既然沒有人敢承擔無法建特區的責任,這就是說,機場必須建設。”一個極其複雜的難題,項南一針見血,直指要害,用嚴密的三段論邏輯推理破解了難題。

  面對項南理由充分、邏輯縝密,有理、有利、有據、有節的連珠炮般的反問,反對建機場的“堡壘”轟然倒塌。接著又一個問題提出來了:“廈門機場離金門機場那麼近,飛機一滑出跑道,不用拉升就可以在金門機場降落,如果跑了飛機誰負責呢?”

  這的確是個尖銳的,但必須回答的問題!誰來回答呢?誰敢回答呢?只見項南緩緩地站立起來,一臉嚴肅,指著自己的腦門,一字一頓地說:“我——負——責!”三個字,字字千鈞,如同炸雷一般把在場的人都驚呆了。他好像早就預料會遇到這個難題,他有備而來胸有成竹。只見他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放在桌面上往前一推,說:“口說無憑,立字為據。請看,這是我的‘軍令狀’,如果從廈門機場跑了一架飛機,我願意接受黨紀國法的一切處分!乃至以性命擔保。”

  刹那間,空氣好象凝固了一般,在場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項南的臉上。將軍捐軀豈止在戰場?誰說在和平年代沒有犧牲呢?他就像一個為了黨和國家的利益,敢於用自己的生命代價換取廈門機場建設的英雄。在他面前,那些反對建設廈門機場的理由,煙消雲散,有的是對這位為改革開放以命相搏、豪氣幹雲的省委書記由衷的敬佩!

  後來,我向北京的一位朋友談起項南立“軍令狀”的事,他深受感動,說:“這就是項南!說掉腦袋是言重了,掉烏紗帽是可能的,反正他已經掉了好幾次烏紗帽了,已經有準備,有經驗了。”

  沉重的翅膀

  廈門國際機場通航後,中央領導同志鄧小平、胡耀邦、李先念等和有關方面肯定了福建利用外資建設機場的突破,還指示廈門國際機場應該對外開放,吸收外國資金技術同國外合作建立特區航空公司,發展與東南亞各國的航空交通。鄧小平說:“廈門國際機場修起來了,就飛出去吧。”可是,負荷沉重翅膀,飛出去又談何容易!

  1984年5月,經上級主管部門同意,福建省與美國夏威夷亞羅哈航空公司達成合營廈門機場的協議。中外合營航空公司又是中國航空史上一次突破性的改革。但是,改革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明明知道改革是好事,也要經過幾多磨礪。

  協議簽訂後,事情卻發生了變化。就在參與談判和簽約後,依然有一種意見認為航空公司涉及國家領空主權,需要中國民航統一對外談判,地方不能自行其是,廈門航空公司只能由中國民航與福建省、廈門市合營。最後的結果,是有關部門以“事前考慮不周”一句話就使合作協議作廢。

  國際航線是根據平等互利、對等交換的原則通航的。同意國外的飛機飛進來,國外也會對等地同意國內的飛機飛進去。況且,合營航空公司是在中國領土上受中國法律保護的航空公司。但是,已經簽訂的中外合營的航空公司協議只能作廢。即便是有“廈門國際機場修起來了,就飛出去吧”這句話,實行起來卻還是困難重重。今天看來,簡直不可思議的事,但在那時卻是活生生的現實。

  中外合營航空公司引進國外先進管理經驗,開辟國外航線的這只已經煮熟的鴨子,居然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它飛走了。當年在慶祝開航典禮舉行的酒會上,我作為人民日報記者,寫下“特區插上了鋼鐵的翅膀”的標題,誰知這翅膀是如此難以承受的沉重!

  先行的“里程碑”

  廈門國際機場的建設是福建,乃至全國改革開放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因為它創造了好幾個“第一”:一是突破了中央賦予廣東、福建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的內容;二是地方建設機場突破了此前只能由國家規劃建設、國家民航局管理的常規;三是第一筆由地方利用外資貸款建設的機場;四是只用了一年零九個月建成通航,建設速度打破了全國,乃至世界的紀錄;五是投入資金不到國外同等規模國際機場的20%。

  廈門國際機場的建成和順利通航,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整個過程生動地體現了鄧小平關於改革開放要“殺出一條血路來”的大膽闖、勇敢試,敢為天下先的大無畏氣概,實踐了被譽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福建老鄉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豪情壯志。改革開放的先行者為了國家利益,完全把個人禍福,乃至生死置之度外的家國情懷,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證明了中國的特區建設者是當之無愧的人類奇跡的創造者。

  今天,廈門航空公司早已名揚中外,成為國際知名度很高的大型航空公司。撫今追昔,我們不能忘記當年為“飛出去”付出過千辛萬苦,甚至捲入輿論漩渦的有功之臣和以自己的生命立下“軍令狀”的改革開放的先行者。

  習總書記的深情

  2017年金秋,“廈庇五洲客,門納萬頃濤”的廈門,迎來了來自金磚國家的嘉賓。當五個國家元首的專機在廈門機場輕捷地落地滑行,穩穩地停下來之後,映入他們眼簾的是一座花團錦簇的現代化海濱城市。

  他們當中沒有人比中國的國家元首習近平更了解廈門。1985年,在他32歲生日的那一天,從河北來到福建工作,在福建工作近18年,廈門是他到福建履新的第一站。他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先行先試的廈門經濟特區,挑起了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重擔。作為廈門經濟特區初創時期的領導者、拓荒者、建設者,他在這片中國改革開放前哨的熱土上,付出了滿腔熱血,奉獻了青春年華,為廈門的改革開放嘔心瀝血,殫精竭慮。

  上文提到的功虧一簣的合資合營的廈門航空公司,就是在他分管廈航工作期間,向美國波音公司租借飛機,克服了地無一寸、房無一間,沒有飛機和機組的重重困難,成功組建的。廈門機場的擴建,是在他兼任機場擴建領導小組組長期間,向科威特政府貸款1800萬美元,完成擴建工程的。今天,廈門航空公司已經擁有200架飛機,350多條運營航線,成為中國民航唯一連續保持31年盈利的航空公司。廈航聲名鵲起蜚聲中外,成為國際知名度很高的大型航空公司。

  早在1986年6月,習近平曾這樣說道:“廈門,寓意大廈之門,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為對外開放之門,衷心希望把這個對外開放之門建設得更快些更好些。” 32年春風化雨,昔日的海防前線已經脫胎換骨。今天,他不無自豪,飽含深情地對出席金磚國家論壇的嘉賓們介紹廈門這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高顔值的生態花園之城;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新興產業已占60%以上的比重,新經濟、新產業快速發展,貿易投資並駕齊驅,海運、陸運、空運通達五洲。

  他還告訴嘉賓,廈門地處福建閩南地區,他在這裡待了這麼多年,雖然還不會講,但能聽懂閩南話。閩南民眾常說“愛拼才會贏”,蘊藏著一種銳意進取的精神,廈門這座城市的成功實踐,折射著13億多中國人自強不息的奮鬥史。

  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有幸作為一個親歷福建改革開放過程的記者,目睹了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所經歷的艱難創業和種種磨難。他們百折不撓的大無畏氣概,為改革開放奮不顧身,把個人得失甚至生命置之度外的高風亮節,深深地感動著我,鼓勵著我。

  今天,儘管時過境遷,我也離開了新聞工作崗位,但是先行者在改革開放中經歷的風風雨雨和無怨無悔的頑強精神,是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無價之寶不但應該讓後來者永遠銘記,而且應當在新時代發揚光大。在福建,乃至中國的改革開放進行曲中,用他們的心血譜寫的華彩樂章應該永遠回蕩在後來者的耳邊,激勵人們在新時代將改革開放事業進行到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前僕後繼,勇往直前!

   (來源:新福建客戶端)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