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崇學論壇 回顧展望粵港澳大灣區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18-12-06 16:17:59


崇學論壇與會者合影
  中評社香港12月6日電(記者 侍佳妮)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山大學、招商局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發展研究中心、京港學術交流中心、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崇學論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今天上午在香港上環招商局集團總部會議室舉行。此次論壇以“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為主題,來自內地、澳門和香港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家、智庫專業人士、媒體出版界人士共50余人匯聚一堂,就“粵港澳合作的回顧、總結和展望”“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目標定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方向”“灣區協同發展”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中聯辦教科部部長李魯教授參會並致辭。李魯部長在致辭中回顧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粵港澳三地合作日益緊密的歷史進程,對粵港澳地區發展當下所面臨的挑戰進行了精闢的剖析,並從推動全面開放新格局、引領“一國兩制”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視角闡述了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意義。

  李魯部長表示,大灣區建設的體制機制創新需要產業界歸納亟需解決的問題,需要政策制定者統籌全域、細緻謀劃,需要專家學者以紮實的理論和學術研究作為支撐,也需要出版界、新聞界總結經驗、傳播鼓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觀察、研究、建議自不待言,人文灣區、人心回歸的問題也不可忽視,三地不同的生產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的融合溝通也需要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為此,他建議構建內地、香港、澳門三地跨領域專家學者交流的平臺,堅持問題導向和人民導向,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所遇到的問題,融通古今中外的知識、方法和智慧,為大灣區建設提供創新性理念和方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趙劍英社長在論壇開場致歡迎詞。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金碚以“理性、文化、制度——粵港澳大灣區的域際演化前景”為題作了報告。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中的三個經濟體,雖然位於一個緊密的地理區域,卻各具非常不同的價值文化和制度形態特性。經過對大灣區內商品、資金、人員、資訊等要素流動情態的具體分析,金碚指出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體化模式,必須因地制宜地進行制度創新。在資金流完全表現為資訊流(數位流)的數字貨幣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自由化將面臨新的挑戰,對於此類新問題社會科學理論界需要予以特別的關注。<nextpage>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林分析、論述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法治問題。他指出就頂層設計而言,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法治體制機制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根據新時代的新形勢新目標新任務,在國家治理領域革故鼎新,從憲法體制、法治體系、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央與地方關係、地方與地方關係等方面做出創新性調整,構建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合作的法治新平臺。

  深圳市委兼深圳市政府原副秘書長南嶺研究員回顧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開放政策為大灣區帶來繁榮的歷史過程,並強調全面開放的新格局是一個新的開放體系,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在新的開放格局下,打通粵港澳大灣區政策的“最後一公里”,應該成為推進灣區發展的重點。為此,他建議構建灣區發展新機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各要素的聯通、貫通、融通,使粵港澳大灣區在更高起點上“通”達天下,“通”向未來。澳門大學法學院院長唐曉晴教授在報告中整理了大灣區一國兩制三法域的歷史及現狀。她認為大灣區建設的決策過程充份反映了我國領導集體在新時代從下而上吸收訊息的效率以及在新的國際競爭環境下審時度勢制定發展目標與策略的果斷。她還指出在大灣區建設這一國家戰略的引領下,大灣區板塊下法律職業合作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如果能夠抓住機遇,相關法律行業也會迎來廣濶前景。澳門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葉桂平教授對澳門中葡平臺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作用進行了全景式的論述。他表示,澳門需挖掘自身的優勢,按照“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的要求,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藉著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提升澳門在國家經濟發展及對外開放中的作用。同時,繼續以區域融合為契機,為廣大居民擴大發展空間,在實現自身的進步的同時助力國家建設。葉教授特別指出,澳門應加快經濟適度多元步伐,進一步推進會展、中醫藥、特色金融、文創等產業發展,建設好澳門中葡平臺,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參與本屆論壇專題研討的專家還有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張光南教授、中國評論通訊社王平副社長、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院長葉祥松教授、中山大學社會學系黎熙元教授、廣東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林仲豪教授、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伍俐斌副教授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助理王茵和唐曉晴教授分別主持了會議。

  最後,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溯源研究員對論壇進行了總結。他認為,此次論壇與會領導嘉賓學者的發言見解深刻,極具建設意義,體現了各界人士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飽滿熱情和充分信心。同時周溯源常務副院長也表示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樂意發揮視窗作用、橋樑作用、聯絡作用和平臺作用,與相關專家和機構建立聯繫,合作互助,為大灣區建設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