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理性認識老齡化社會,積極尋找應對之策
http://www.CRNTT.com   2019-02-11 08:47:19


人口老齡化可以說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的社會現象。
  中評社北京2月11日電/近年來,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關於人口老齡化的擔憂情緒也在持續發酵。實際上,根據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彼時中國60歲以上人口達1.3億,占總人口10.2%,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8811萬,占總人口6.96%。按照國際標準,中國在2000年時便已經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

  和訊網發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盤和林文章分析,有不少人參照日韓的發展經驗,認為人口老齡化將會嚴重掣肘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甚至人口老齡化本身就是問題。我們知道,人口老齡化主要是兩方面力量的作用結果,一是出生率降低,二是死亡率降低。

  出生率的降低,早期是計劃生育的作用結果,而最近十幾年,主要是人們生育意願的下降,其原因在於養育成本太高,包括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在經濟不發達的年代,對於許多家庭來說,尤其是從事農業勞動的家庭,每多一口人就相當於多了一個勞動力,這毫無疑問會帶來整個家庭整體財富的增加,因此人們的生育意願相當強。

  但是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這種原始的農業經濟在整個經濟中的占比越來越低,上述邏輯在整個社會層面不再成立。經濟壓力的減輕使得家庭對孩子的期望也不再是增加家庭財富,而是長大成材。觀念上的轉變使得家庭越來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撫養成本也相應水漲船高,兩者相互作用的結果便是生育意願的下降。而死亡率的下降不必多說,是醫療技術進步、公共衛生水平提高以及人均壽命延長的自然結果。

  從以上分析可知,人口老齡化可以說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的社會現象,我們要做的,一是轉變思維方式,從發展的角度全面認識這種現象,而不必過於擔憂;二是繼續推動技術進步,以盡可能減輕甚至消除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文章提出,首先,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持續增加,“老年人”的年齡標準也應相應提高。1956年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後果》提出來,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時,則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1982年的維也納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則把這個標準修改為60歲和10%。但是顯然,在過去的幾十年,世界人口平均年齡持續增加,中國男性、女性壽命從2000年69.6歲、73.3歲增加到2018年的74.6歲、77.6歲,日本男性、女性壽命從2000年的78歲、83歲增加到2018年的80.5歲、86.8歲。所以,幾十年前所制定的老齡化標準在現今的適用性是要打折扣的。

  其次,之所以很多人覺得人一旦步入老年以後就喪失了勞動能力,一是到了一定年齡後身體機能確實會下降,二是早期的很多工作都是重體力活,對身體條件要求較高。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現在很多老年人,60多歲甚至70多歲,身體依然健康,遠沒有到行動不便的程度。不論是在日本還是在韓國,經常能夠看到工作中的老年人,有的在機場、有的在便利店、有的在開出租車。所以,如果我們依然把年滿65歲作為進入老年的標準,那麼至少要改變老年人不能繼續工作的傳統印象。

  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也在發生深刻變化。1978年,中國三次產業產值比重為28.2:47.9:23.9,就業構成為70.5:17.3:12.2,而到了2017年,兩者分別變為9.3:44.0:46.7和27:28.1:44.9。可見,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已經是拉動經濟發展和吸納就業的支柱產業。而第三產業的很多工作都是輕體力活,對勞動力身體強健程度並沒有很苛刻的要求,這也是很多傳統意義上的老年人在過了退休年紀後仍然可以繼續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再次,在很多領域,年紀大並不必然是劣勢,反而是優勢,比如技術含量較高的製造業。工作在一線的工人依然很辛苦,但是他們在工作中能夠不斷積累經驗,這對他們未來成為工程師是一筆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資本。等到了退休年齡,他們不必奮鬥在一線,但是他們在幾十年的工作經驗中培育的人力資本仍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能夠支持他們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也就是說,對於不同職業的人,年齡增長的影響不盡相同,比如40歲的程序員或者建築工人已經不算年輕了,但是50歲的工程師或者教授,可能還有人覺得他們資歷不夠老呢。

  最後,隨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發展,全社會的生產力大大提高,人均意義上也是如此,這就意味著,未來將有很大一部分勞動力能夠從具體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人們將獲得更多的享受生活的時間,從而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將會進一步被削弱。而這部分創造出來的需求,甚至還會催生新的產業,繼續促進經濟的發展。

  所以,對於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日韓等國家的經驗值得借鑒,但也不能一味照搬,我們要做的是轉變思維方式,同時推進技術進步,並且立足於本國國情,找到符合自身情況的應對方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