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複盤水氫車,辨識真假創新至關重要
http://www.CRNTT.com   2019-05-27 22:17:01


25日,記者在“水氫車”樣車車身看到直流充電插座。(攝影 新京報記者 李陽)
  河南南陽青年汽車水氫燃料車一事,已經過去了好幾天,隨著南陽方面對事件的回應,以及衆多媒體的調查、報道,事件的真相已經浮現出了大致的輪廓。

  複盤這一事件,或許,很多人發現事情并非當初想象的那樣。青年汽車的故事有大話、有各種不嚴謹、不科學,但隨著湖北工業大學項目人員的解釋,其技術也不是完全沒有依據。但公衆輿論的關切也沒有錯,辨識所謂“創新”的真假不僅僅關乎科學精神,也關乎公共利益,乃至市場前景。這對於當下社會乃至地方政府如何對待創新,都有樣本價值。

  首先,這個事情讓大家思考,地方政府究竟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創新”企業。

  按照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的定義,創新是一種“創造性的破壞”活動。需要提醒的是,創新是一項風險較高的“冒險”活動,創新技術或創新產品能不能制造出來,制造出來後能不能被市場廣泛接受,都是未可知的事情。根據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創新活動失敗的概率因每個行業有所不同,但最低的也在40%,最高的則達到90%。而在那些事先被廣泛贊譽的新產品中,它們失敗的幾率同樣很高,達到47%。正是由於創新活動的高失敗率,該領域的投資資金才被稱為“風險投資”。

  因此,地方政府可以支持企業搞創新,但不宜直接去搞“風險投資”。南陽方面無論是通過政府平台出資,還是做出包銷一半車輛的承諾,都超出了限度,讓納稅人的錢財冒著風險去承擔企業創新失敗的代價。

  另外,企業搞“創新”不能靠忽悠政府和公衆。或許水氫車一開始有被大衆誤解的地方,但縱觀此次事件,當事企業不嚴謹的態度與行為恰恰是讓輿論不斷沸騰的原因。

  從原理上來看,水確實可以制成氫氣,而氫氣參與氫燃料電池反應產生的電能確實可以驅動車輛。這種技術在業界被叫作“氫燃料電池汽車”。而當事企業卻將宣傳的重點放到了僅僅靠加水就能發動汽車上,試圖以此吸引公衆眼球和市場關注。這點有其企業官網的說辭為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