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灣茶業心臟 中評社直擊神秘的桃園茶改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10 00:48:09


位於桃園楊梅埔心的台灣省茶業改良場,它的標誌就是一片茶葉。(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7月10日電(記者 黃文杰)位於桃園楊梅埔心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堪稱是台灣茶業的心臟,創立於日據時代的1903年,迄今超過百年歷史,在提升台灣茶的轉型及多元發展上均能屢屢適時發揮作用。

  茶改場原稱為“台灣總督府殖產局附屬製茶試驗場”,其後迭經改制及改隸,1968為加強茶業研究及輔導事權,促進台灣茶業發展,奉令改組為“台灣省茶業改良場”,隸屬台灣省政府農林廳,並先後設立文山、魚池、台東三分場及凍頂工作站,1999年7月1日改隸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基於台灣茶葉研究的保護,技術不外流,茶改場向來較少對外開放,也罕有大陸團體進入參訪,除非依照程序申請,中評社透過管道進入,可以看到台灣茶葉研究品種與權威。

  但歷經百年的研究發展,茶改場也培育不少優秀人才,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前場長阮逸明退休後到大陸擔任天福茶博物院院長。

  探究茶業改良場的起源與歷史,最先要釐清的是名稱,並非茶“葉”改良場,而是茶“業”改良場,因為茶改場不只是茶葉品種技術的研發與突破。

  舉凡在茶葉製造技術、育種栽培、 茶樹品種試驗、茶園施肥、茶園管理機械化、病蟲害防治、茶業試驗研究成果的推廣等,都有很大的進展。

  機構底下設有茶作技術課、製茶技術課、茶葉機械課、產業服務課、魚池分場、文山分場、台東分場、凍頂工作站、南投農藥檢驗站共九個業務單,為台灣唯一的茶業輔導專業機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