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京劇小天后黃宇琳 嘆息台灣推“去中國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31 00:51:55


許栢昂(右)黃宇琳夫妻檔,創立“栢優座”劇團,從事京劇、曲藝及現代戲劇的創作與推廣。(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3月31日電(記者 黃文杰)台灣傳藝金曲“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素有“京劇小天后”封號的黃宇琳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國民政府來到台灣,讓京劇兩顆種籽,一顆落在中國大陸,一顆落在台灣,當然會開不一樣的花,比較惋惜是台灣推動“去中國化”,讓京劇發展容易碰觸敏感話題,不過京劇就是表演藝術,表演藝術就是無國界,這不是選邊站的問題。

  黃宇琳,1978年次, 青年旦角演員,師承白明鶯、李中芳、趙復芬、王鳳雲、郭錦華等,復興劇校(今台灣戲曲學院),在校時期適逢兩岸師資交流以重點苗子栽培,向大陸的葉芳、崔榮英、李喜鴻、劉秀榮、蔡英蓮等名師學習各家經典,畢業後又有幸向孫明珠、李經文、孫正陽等名家請藝,並且同台演出獲得實踐,進一步的體會流派表演特色。

  2005年與青年丑角演員陳清河攜手,代表台灣參加北京中央電視台青年京劇大獎賽,以硬蹺演譯“活捉三郎”中的閻惜姣,兩人的絕佳默契獲得極大關注與迴響,2010年獲得顧正秋老師親授“鳳還巢”,近身學習到藝術家的從藝精神與態度。

  除了追求在京劇藝術的瀚海不斷精進之外,黃宇琳也積極探索跨界表演的各種可能,多方吸收,不僅參與屏風表演班、春禾劇團等舞台劇演出,甚至將觸角延伸至蕭煌奇專輯中的歌曲“春花夢露”,以及電影“走出五月”等不同面向的表演型態。

  黃宇琳與先生許栢昂創立“栢優座”劇團,從事京劇、曲藝及現代戲劇的創作與推廣,這次配合第二屆回桃看宇宙藝術節在桃園中壢開幕,黃宇琳情義相挺,不僅合唱也在會場小露身手。

  中評社好奇,台灣年輕人如何發展京劇文化?採訪之餘驚訝,黃宇琳並非出身京劇世家,單純因為8歲觀賞電視播出郭小莊演出“紅娘”,瞬間觸動心弦,邊看邊唱。

  母親鼓勵她報考復興劇校,開啟她的京劇之路,也因為京劇踏入劇場藝術,接觸到已故的李國修,給予鼓勵與肯定,李國修生前還送了“栢優座”三個字給許栢昂夫妻。

  “戲曲也是表演藝術,只是被定位在比較古老部分”黃宇琳坦言,大家對於京劇就比較有疏離感,不過如果在以前時代,特別是國民政府剛來台灣,京劇才是主流。

  黃宇琳說,京劇在台灣是需要調整,符合這個時代需求,讓更多年輕人喜愛並欣賞,當然台灣發展京劇,跟中國大陸發展京劇,享受的資源是天壤之別,但京劇來台灣早就深耕發芽。

  她說,兩顆種籽,一顆落在中國大陸一顆落在台灣,當然會開不一樣的花,比較惋惜的是,台灣因為推動“去中國化”,使得京劇一直無法正名的一種表演藝術,這是不公平,試問歌仔戲從哪裡來?也是從中國大陸,那為何歌仔戲就是本土?因為是語言嗎?
  
  黃宇琳表示,以前京劇也不叫京劇,最早叫國劇,後來改為平劇,當時國劇還被問是哪個“國”?可以想見,馬上碰觸敏感問題,她相信京劇是表演藝術一種,表演藝術是無國界,這不是選邊站的問題,是自由發展。
 
  中評社問,如何讓台灣年輕一輩懂得欣賞京劇?

  黃宇琳說,台灣是很可愛的地方,包容多元文化地方,應該心胸更開闊,承接多種文化,先不說傳承,光推廣就是功德一件,這就好比老市場要改建,一旦老市場不見了,長久以來習慣在這裡飲食的人,因為這地方消失,“那個時代味道不見了”。

  她說,時代會有時代的味道,有些人會依存時代的味道,她深信台灣可以透過探索跨界表演的各種可能,讓台灣更多年輕人重新認識京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