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8年1月號,總第12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日本政局新發展與中日關係
主 辦:中國評論月刊
        
顧 問:徐鷹(中國評論月刊社務委員會主席)
        
主持人:郭震遠(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評論月刊學術委員)

策 劃:郭偉峰(中國評論月刊社長)
    周建閩(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

評論員:張歷歷(中國外交部特邀專家、外交學院學術委員)
    高海寬(中華日本學會暨中日關係史學會常務理事)
    呂耀東(社科院日本所對外關係研究室副主任、
        博士)
    王 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所副所長、
        博士)
    胡繼平(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辦公室主任)
    張智新(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系博士)
        
執行人:羅祥喜(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
    王 平(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


時 間:二OO八年第一次座談會(總第一百二十一次)
地 點:中國評論北京辦事處會議室

  郭震遠:開場白


  日本福田政權剛剛開始,對這個政權大家都還處於觀察當中。到底福田政權的政策走向怎麽樣?這種走向兩面其對華政策又會怎麽樣?當然,對我們來説,最後還是要落腳到今後的中日關係如何。

  我覺得,福田政權能夠出現的意義,恐怕超過這個政權本身。日本在二戰之後的政治發展,好像有一個週期性的起伏,整個九十年代,日本政策更迭相當得頻繁。而小泉政權,創造了戰後第二長的任期記錄。爲甚麽小泉政權能夠創造那末長的執政時期,而緊跟著小泉的安倍政權又成了一個短命的內閣?那麽福田政權能否有一個比較穩定的表現,還是日本政治又進入了一個相對動蕩的階段。

  我在研究美國政局的時候就聯想到日本,感到幾乎小泉政權存在的時期就是小布什存在的時期,這兩個政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極端化的政策走向。而冷戰後老布什和克林頓統領美國的十二年,相對來説是比較務實的。

  就日本政局而言,在小泉極端化的政權之後,恐怕會有一個調整。這個調整如果進行得順利,應該說還是可以穩定的;但是如果調整得不順利,則可能出現動蕩,就是再次出現政權更迭比較頻繁的階段。那麽在這個時候出現的福田政權,到底會不會像外界評論的那樣,屬於一個務實的、平衡的政權,福田能不能這樣做?特別是能不能將其所謂務實平衡的政策貫徹到底,這是很關鍵的。

  説到日本的對華政策和中日關係,我倒是覺得,只要日本的政權是務實的,我其對華政策就不擔心出現重大逆轉。而且中日關係至少可以保持一個相對穩定並且有所發展的態勢。能否有重大發展不好説,但是不會出現大問題。這是我個人的想法,只是一種感覺,還是請各位專家給出自己的看法。

  張歷歷:希望福田內閣能夠進一步發展中日關係


  日本歷史上首次父子出任首相

  在日本歷史上,父子二人都擔任首相還是第一次出現,美國則有過一次父子都擔任總統。學術界和媒體都注意到這個情況,就是如何稱謂。

  我想,一個就是用全稱,分别稱之爲福田糾夫內閣和福田康夫內閣。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援引對美國父子總統的稱呼,老福田內閣和小福田內閣。

  從戰後日本史和中日關係史來看,小泉內閣在二十一世紀初長達五年半的超常穩定,是日本自一九七二年以後至今的三十五年間,一個突出的異數。

  我認爲,此次福田出來組閣,還是扮演一個救火隊員的角色。安倍這個沒有經過磨難的少爺组成了內閣,可他意志力不夠堅強,雖然在戰後日本史創紀錄地以五十二嵗成爲日本最年輕的首相,但是在困難面前甩手不幹了,不能以大局爲重。

  福田內閣處於日本政壇
  新舊勢力交替的過程之中

  我認爲,福田內閣是在日本政局大變動局勢中成立的內閣。是從一九七二年的田中內閣開啓了一次從禪讓到選舉的大衝擊之後,再一次出現的大衝擊后组阁的。这再一次大衝擊,就是小泉通過劇場政治,將自民黨權力下移,引入了女性以及街頭選舉的因素,使自己的政權能夠穩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