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二
2009年7月號,總第139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兩岸關係新格局下台港關係的機遇與挑戰
主 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中國評論》月刊中華港澳之友協會

顧 問:徐鷹(中國評論月刊社務委員會主席)

策 劃:郭偉峰(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兼總編輯)
    周建閩(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

主持人:張五岳(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秘書長)

評論員:鄭安國(前“陸委會”副主委)
    蔡練生(“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
    邵宗海(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
    盛治仁(台北市研考會主委)
    陳淞山(“考試院”保訓會委員)
    李彭廣(香港智經研究中心研究總監)

執行人:羅祥喜(中國評論副總編輯)
    王 平(中國評論副總編輯)

  張五岳:開場白


  在兩岸關係發生重大變化之際,台港關係也在逐步加溫,有後來居上之處。香港局長級的高官之前從未到過台灣,但是前些日子政制事務局林瑞麟局長親自來台從事交流。林局長也談到,將來雙方交流不是以年計,而是以月計。最近香港數度表達台港交流的重要性,曾特首也在不同的場合一再談到香港與台灣之間的問題。

  在兩岸關係發生重大變化之際,香港的仲介角色如何與時俱進、做出相適應的調整?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香港最近採取一系列的做法,包括從4月27日起,凡持台胞證的旅客,可以不需加注加簽往返香港7天。這是台港、兩岸交流的新發展,台港關係首度比兩岸關係交流更加密切與便捷。我相信,多數的台灣民眾會正面看待這項改變……

  李彭廣:港台互動交流可適時深入和擴展


  相較於從前,最近港台之間發展互動有頗大的改變,尤其在馬英九和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開始解凍,加上金融風暴的影響,加速了兩岸與港台之間在經濟層面的密切往來。港府對台灣民眾入境的新安排,台胞證不用加簽加注即可到港旅遊,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也歷史性訪台,胡志強市長到香港也得到曾特首、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高規格的接待,短短時間內港台之間隨著兩岸關係改善之下有大幅改變。

  我們在香港做的民調顯示,曾到台灣旅遊的數字不高,只有2成多的被訪者過去三年曾到台灣觀光旅遊。換句話說,有7成多的香港民眾未到過台灣,不知道台灣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過去我們只是比較重視進出口貿易、貨物往來而已,過去幾年也多了金融的投資,但是港台之間是不是可以更進一步加強在專業只別的交流呢?

  香港是比較傾向於英國的標準與規格,台灣則偏向美、日標準,中間是不是有可以共同搭接的橋樑把兩地的專業人士連結在一起不只限於金融,還有工程師、會計師、城市規劃等現代專業行業,從專業學會間的交流,到互相豁免專業考試項目,以及更長遠的專業資格互認等等。

  經貿方面也是,從過去只透過香港做中轉的港口,走向透過香港融入珠三角經濟發展面,跳出港台之間,會合地域經濟區譬如華南地區連帶一起考慮,這是從區域經濟發展角度來看。

  當然也有人提出,從航運來看,兩岸三通之後,經香港轉機的台灣旅客明顯下降,但是有沒有新的視野,發展一次旅遊可以去多個地方的行程,包括港台澳、福建沿岸省份旅遊,這些都是可以發展的空間。

  對於港台間的未來發展,我是審慎樂觀的,要一步一步走才會走得穩,目前已開始朝向此一方向;之後會不會有更多香港官員以官方身分訪台,我認為若有適當時機,是有此可能的。

  邵宗海:香港應該在港台政治關係未來發展中採更加主動態度


  我很欽佩曾蔭權走得比較積極,因為當香港貿發局在台灣設立台北辦事處的時候,我碰到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理事主席李炳康,我就跟他說,香港都這樣做了,為什麼你們不跟進?他當時回應的態度很保留;如果你看到澳門是如此反應,就會覺得香港發展對台接觸的步伐已經算做得不錯了。

  例如曾德成局長來台訪問,深圳電視台訪問我時,我還搞不清楚曾局長訪台的真正原因,後來我才曉得他是來參加佛教盛會,是non-political的行程,但就深圳與香港的角度來說,這已經是一個突破,非常了不起。電視台問我對香港第一個局長來台訪問的看法如何?我說他能夠入境,就說明台灣官方對他非常歡迎,但我不知道台灣這邊有沒有很多與曾局長在面下的接觸。

  受訪完後,我再看報紙才發現曾德成訪台還是有範圍局限的,並未如同我們想像中與台北“陸委會”或其他官員做廣泛的接觸。如果對比澳門,也許會覺得香港做了很多;但如果對比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往來,香港出發的步伐還是稍慢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