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聽楊絳談往事:我是一個零

http://www.CRNTT.com   2009-03-18 10:54:46  


 
  “口述歷史”是當下的顯學,細節尤為重要。《聽楊絳談往事》一書中最引人注目的,當數楊絳與錢鍾書先生的清華園戀愛故事。楊絳先生細述說,1932年她與幾位東吳大學的同學結伴到北京借讀,本來選擇的是燕京大學,結果因為去清華看同學,第一次在清華園的古月堂見到了錢鍾書。楊絳初次見到錢鍾書的印象,是“蔚然而深秀”。有趣的是,介紹他們認識的東吳同學孫令銜(錢鍾書是他表兄,而他自己也成為楊絳的妹夫)竟然對楊絳說錢鍾書已經訂婚,對錢鍾書說楊絳有男朋友。後來兩人第一次約會說的頭兩句話,一是“我沒有訂婚”,一是“我沒有男朋友”。往事如煙,孫令銜的說法,也並非全然無稽。原來葉恭綽夫婦有養女名葉崇範,是葉公超的從妹。葉家有意於錢鍾書。而楊絳的舊同學,幫她借讀燕京的費孝通,則有心做她的男朋友。這段往昔文化名人間的佳話,該是傳記的好材料。

  “本書雖然主要寫楊絳先生,但實際上錢楊是不可分的。”按照作者的說法,這本書的出版,也是為了紀念錢鍾書先生辭世十周年。在楊絳的口述內容裡,她與錢鍾書在倫敦和巴黎讀書生活的諸多細節,也起到了補闕的作用。不為人所知的是,一般人心目中出身書香門第的錢鍾書,童年生活並不幸福。楊絳先生回憶她在倫敦時想家,錢鍾書卻不然,這和“缺乏家庭樂趣有關”。楊絳說,錢鍾書從小出嗣長房,伯母長年臥榻抽鴉片,顧不上他。伯父死了沒人關心照顧,伯母的陪嫁丫頭給熱點餿粥就吃了上學。他對楊絳感嘆說,“你的童年比我的快活得多,我小時候的事,不想也罷,想起來只是苦。”

  錢鍾書與楊絳夫婦聲名日隆後,有關他們的文字也日漸增多,其中或有傳聞不實之詞。結果,為維護錢楊夫婦特別是錢鍾書的清譽而糾謬辯誣,似乎成了楊絳先生晚年生活的一部分。《聽楊絳談往事》中,楊先生對上世紀50年代一份登有錢鍾書“思想反動”、“歷史複雜”的調查材料進行了辯誣。楊先生不能容忍的,是報章上獵奇性的以訛傳訛。平心而論,無論是“反右”還是“文革”,那些時期的所謂反動言行的材料可信度有多高,明眼人心知肚明;拿名人的軼事獵奇,也是世風的一種。想來楊絳先生與“好事者”的筆墨官司,還要繼續下去。

  《聽楊絳談往事》有大量楊先生口述的一手資料,加上作者自己的見聞及搜集的材料綜合,翔實可讀。但也略有可議之處。書中行文,大多以傳主口氣出之,但作者撮述其他文字材料,叙述角度自然轉換,偶有處理不當而不知叙述為誰、略顯跳脫之處。此外,前後失於照應,間或有之。如記楊絳的喜劇《稱心如意》在上海排演要登廣告,李健吾打電話問用什麼名字。楊絳不敢用真名,怕出醜,想起姐妹嘴懶,總把“季康”二字說成絳,於是答稱“就叫楊絳吧!”“阿季一夜之間成了楊絳,她自己也沒有料到這個起於一瞬間的名字直使用到了今天。”而書中此前記錢鍾書在異地教書,與楊絳通信作詩,題目上分明寫著“絳書來雲……”,可見楊先生以“絳”字為名,並非自登話劇廣告始。再者,九十八年的往事,或親歷,或誤記,容有回憶失實的地方。如若有人考證出些許出史實史事有出入,楊絳先生雖然“欽定”,卻也奈何不得。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林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