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帶著一抹血色的浪漫韓劇

http://www.CRNTT.com   2009-03-20 10:22:24  


 
  籠罩在韓國娛樂圈上空的血色黑幕,也許和娛樂產業的造星模式有關。不少資料證實,韓國藝人的運作機制有著不人道的地方。藝人十四五歲開始受訓,十六七歲出道,淘汰率達到50%左右。出道前,藝人視情況需要,經常還要接受整容(這讓我想起《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裡“黑老大”摧殘小乞丐的殘酷場景)。為了收回前期投資,公司和藝人的合約期限相當長,有的甚至是“死約”,而且公司對藝人收入的抽成比例相當高。此外,經紀公司為了效率最大化,往往給藝人安排超負荷的工作表,有的明星甚至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在這種全面控制的公司體制下,藝人遭遇性騷擾或人身折磨,自然不足為奇。順便說一句,國內不少正在成長的娛樂公司複制了這種造星模式,個中隱憂值得引起注意。 

  但我更認為,這根本上和韓國社會某些背離現代文明的“負面傳統”有關。韓國社會的家長作風十分興盛,男女平等觀念也未深入社會領域。比如從一些韓劇可以看到,媳婦和婆婆、父親與兒子、老婆和丈夫之間的關系仍然有著嚴重的等級差別。現實社會也是如此,有報道稱,韓國娛樂公司的輩分關系非常分明,如果藝人不聽話,不僅年長的藝人會對其拳打腳踢,公司還動不動就會實行封殺。韓國歌手協會等組織也時刻關注藝人表現,如有違反傳統等級思想的行為便一概封殺。這種社會傳統和國民性,無疑助長了娛樂圈中的不正風氣。 

  上述大量事實表明,韓國演藝圈在不斷制造現代童話之時,自身卻無法走出悲劇性的傳統文明陰霾——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東亞社會普遍面臨的轉型困境。不斷發生的藝人自殺事件,既是對這一娛樂造星體制的控訴,也是一種不甘於沉淪的生命表白。一個又一個韓國藝人以自我終結的方式,戳穿了韓劇這一殘酷童話的虛假文化表征。正如張紫妍那份用鮮血寫就的遺書中的一句話:“混亂複雜讓我要窒息……哭的時候笑著,我以為我已經瘋了。我在問我是誰?我失去了本質。”善於制造生活神話的韓劇,確實已經迷失了本質。就此而言,韓劇已經走進了一個死胡同。 

  當然,明星自殺現象和類似娛樂圈黑幕并不僅僅發生在韓國,只不過其所涉社會背景因素可能會有所差異。我不知道,那些“我為韓劇狂”的粉絲們,以及同樣陷入“娛樂化困境”的國內影視行業,能否從這些悲劇性事件中獲得啓示,甚或覺醒。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