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建設新農村應強調特色和文化內涵

http://www.CRNTT.com   2009-04-28 11:14:47  


民居建設富有特色,有利強化新農村的吸引力。
  中評社香港4月28日訊/全國政協委員林光如今天在《大公報》發表文章“鄉村建設應突出特色內涵”。作者認爲:“社會主義新農村,應當是嶄新的和現代的,更應當是具有特色和文化內涵的。” 文章内容如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歷史性的深刻變化,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更提出了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以豐富的內容向我們描繪出一幅中國新農村的美麗畫卷。目前,新農村建設正在國家的推動下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是與實現新農村要求相比,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不快,村莊規劃建設凌亂無序,農民素質參差不齊,髒亂差現象嚴重。所以,要將這幅畫卷變成現實,將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思路,把握住重點,才能讓有限的財力、物力、人才發揮出最大作用。

            讓每個村莊都成風景線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精神文明建設在新農村中將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鄉村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支柱。然而,如何將精神文明建設落實到新農村建設的具體規劃當中,是能否全面體現和提升鄉村文明的關鍵所在。我認為,在新農村建設中,我們應當以重視民居和文化廣場的規劃來推動新農村的文化建設。文化必須以物質為載體,才能夠發揮其作用。民居和文化廣場是與農民生活聯繫最緊密的場所,是鄉村文明建設的最重要載體。因此,在新農村的建設和規劃當中,應當從文化建設的高度對民居和文化廣場進行科學規劃。

  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民居建設是不可或缺的一項主要內容。然而在一些地區,由於農村住宅建設的放任和無序,加上一些農民顯富、攀比等心理的影響,致使一些農村新建住宅越建越大,越建越高,越建越亂,造成土地和金錢的極大浪費。民居的規劃既要注重實用,也要注重文化和生態內涵。全國各地的新農村建設應突出自己的特色,“只有民族的、地方的才是世界的”。要結合自己的歷史、人文、氣候和生活習慣等拿出一套極具各自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民居規劃,讓一個個村莊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要結合好農民的傳統、資金承受能力,把生產、生活、旅遊有機結合起來,打造中國特色的農村民居精品。防止千村一樣,沒有個性。要做到農村民居的歷史性、文化性、民族性、觀賞性、實用性、多功能性相統一,做到簡潔、明快、極具創造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