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規避風險 須加快外匯結構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09-05-17 11:18:15  


金融海嘯再度告誡人們“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裏”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訊/《廣州日報》今天登出徐锋的文章,強調應該“加快外匯結構調整規避風險”。文章内容如下: 
 
  應加快調整外匯結構,以多元化的一籃子模式降低美元資產比重,藏匯於民,以民間智慧讓外匯發揮出更高效率。 

  幾天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一次會議上講話時,突然“跑題”,論及赤字話題。他說:“我們不能一直從中國借錢”,目前這種赤字開支,寅吃卯糧的做法“無法維系”。 

  這一番話的語境不言而喻。美國原本就是一個崇尚“赤字經濟”的國度;而奧巴馬的新班子欲想擴大投資、提振經濟,也不得不向未來借錢。偏偏如今美國國民購買國債的熱情遠不及從前,本土持有率從10年前的七成降為如今的三成。在此尷尬之下,來自中日等國的大手筆增持,自然成為美國向未來借錢的重要渠道。追昔撫今,這一轉變確實極富戲劇性。 

  奧巴馬的憂慮不難理解。一方面,世界“首富”伸手向人舉債,多少有些面子上難看。另一方面,奧巴馬曾承諾,在他第一個總統任期結束時將政府赤字減少一半,但要想刺激經濟,赤字只可能繼續擴大。 

  美國人在面子、遠慮和近憂之間苦求平衡,明確表態“不能一直從中國借錢”;我們也必須從自己的國家利益著眼,認真思考:我們是否應該未雨綢繆,降低美元資產比重,加快調整外匯結構呢? 

  “借錢”只是形象說法,通俗的表述掩蓋了複雜的流程。持續增持美國國債,從眼下現實來看,其必要性和風險性并存,呈現“兩難”——由於美國國債回報率低(10年期約為5%),僅比日債稍好,繼續買入美元國債,機會成本非常高,效益上并不劃算;但如果停購甚至沽出美國國債,美元則會進一步貶值,從而令中國的美元外匯財富縮水。繼續購買美國外債,既是“幫”美元保值,亦是為中國龐大外儲尋出路。美債雖然同樣是美元資產,但比單純的美元外匯,名義收益更為穩定。此外,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國債,相當於幫美國央行在全球回收美元流動性,從而防止其過快貶值,一定程度上也能防止人民幣過快升值。從以上角度看,這種“借”其實是美國憑借自己的貨幣優越性,“綁架”全球,“逼著”中日等國為其經濟持續輸血。 

  更大的隱憂還在於:即便其他國家不得已繼續“借錢”給美國,其美元資產就一定能保值增值嗎?綜觀歷史,自從美國拋棄布雷頓森林協議之後,與黃金儲備脫鈎的“美金”,大幅貶值的潛在可能一直存在。奧巴馬“削減一半赤字”的承諾如何兌現?加印美元、稀釋貶值這一故伎重施的可能性似乎并不能排除。這就是中國政府對美元資產安全表示“擔心”的背景。 

  一方面,應加快調整外匯結構,以多元化的一籃子模式降低美元資產比重;另一方面,盡快放鬆不必要的限制,藏匯於民,以民間智慧讓外匯發揮出更高效率。此外,除了投資國外金融產品,也應將外匯適當投資國外實體經濟,或國外高科技知識產權等,盡可能規避貨幣貶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