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經濟復甦後應重點推進結構調整與政策微調

http://www.CRNTT.com   2009-08-10 23:23:12  


中國經濟率先複蘇的格局應當基本可以確認
  中評社北京8月10日電/從1~6月份的經濟增長趨勢看,中國經濟已經走出V字型反轉,顯示應對金融危機衝擊的政策已經開始產生積極的效果。從全球的經濟狀況看,中國經濟率先復甦的格局應當基本可以確認。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文章認為,下一步政策重點應當將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從政府主導的需求,轉換到市場驅動的需求。在堅持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基調下,存在結構性調整的空間,特別是需要針對正在出現的資產泡沫、高負債比率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重新迅速增長的國際收支順差以及寬鬆的貨幣政策何時平穩退出等。

  預計年底CPI和PPI由負轉正

  文章稱,2009年以來,物價一直在負增長,農產品價格還處於下滑周期,由於農產品的價格對中國的CPI影響非常大,同時因為在許多產業存在明顯的產能過剩壓力,所以,即使信貸投放很快,物價在短期內還沒有上升的壓力。因此,如果用當前的CPI來衡量通脹的話,真正擔心通貨膨脹,可能是2010年中或者是下半年的事情。

  但是,這並不是意味著可以對通脹壓力掉以輕心。當前中國的CPI構成中,農產品及其相關製品的影響十分顯著,在經濟大幅波動時期,CPI的反應可能滯後,在2008年中國經濟已經開始回落時,CPI和PPI還持續上漲了一段時間。此次經濟開始明顯復甦,CPI依然還是負增長,這主要是由農產品的價格周期以及產能狀況等綜合決定的。

  儘管從同比角度看,通脹壓力可能並不明顯,但是從環比角度看,通脹的壓力正在集聚,預計到2009年底,CPI和PPI都會陸續先後由負轉正。從上一輪經濟周期波動的特征看,2004年~2008年間,往往是起步時期信貸高速增長推動資產價格上升,但是物價保持低水平,隨後資產價格的上升伴隨著經濟的過熱,在多種因素和政策驅動下隨後進入物價顯著上漲和經濟開始下滑的階段。而在信貸投放增長速度上,這次是顯著高於上次周期的。上次的物價上揚,開始於豬肉這樣一個短板,這一輪物價上漲,很可能也是從經濟運行中的特定短板開始,並帶動其他物價上升。

  資產泡沫形成條件基本具備

  文章指出,目前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的復甦和上漲,既有經濟基本面顯著復甦的驅動,也有信貸高速投放帶動的流動性驅動。歷史上的資產泡沫的形成,往往是在基本面迅速恢復的基礎上,通過過高的流動性、較低的資金成本放大了這種樂觀的情緒。從國內和國際資金流動的趨勢看,資產泡沫形成的條件應當已經基本具備。

  在中國特定的經濟結構下,2009年以來的巨額信貸投放,往往不會被貿易部門吸收,可能主要是被包括房地產和股票等非貿易品所吸收,所以更容易形成資產泡沫。貨幣政策應當對正在形成的資產泡沫保持警惕,特別是要注意防止銀行資金過度流入資產市場,而承擔了資產泡沫的風險。

  在巨大的信貸投放下,2009年中國的超額流動性指標可能達到16%以上。與此同時,美國等主要發達國家的超額流動性指標也創出歷史高點。有了經濟復甦明朗的大前提,在國內流動性以及熱錢湧入的推動下,將繼續推高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在寬鬆的貨幣政策沒有考慮退出、物價沒有顯著上升帶來調控壓力和資金流向顯著變動之前,資產市場的熱情還將繼續。

  同時,前一階段,地方政府通過投融資平台大量借貸,推動城市化的建設,為應對危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推高了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負債率。目前全國已經有3000多家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台,其中70%以上是縣區級平台公司。這些融資平台通過銀行借貸等多種形式融資,在此次應對危機的城市化進程中,負債規模迅速增加了數萬億元,這些負債的償還往往依賴於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可能會在客觀上助推土地價格的持續上漲以及房地產的泡沫。

  應為寬鬆政策退出做好預案

  文章表示,從國內來說,適度寬鬆政策何時退出,以何種方式退出,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國內外的經濟狀況。從方向上看,積極財政政策應當重點推動結構調整,而貨幣政策應當更為關注物價水平。從目前的趨勢看,2009年宏觀政策的主線還是促進經濟的平穩復甦,但是,應為經濟平穩復甦後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逐步退出做好預案。正如伯南克所說,現在開始研究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出機制,並不意味著寬鬆貨幣政策基調就需要馬上退出,但是積極創造相關的條件來退出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以穩定市場的通脹預期,是有積極意義的。

  多種方式平抑資本泡沫產生

  文章建議,對於如何平衡資產泡沫加劇與加快經濟增長的矛盾,可通過放鬆准入門檻的管制、推出創業板、讓地方政府發市政債券及擴大對外投資等多種方式平抑資本泡沫產生的速度,同時在經濟平穩復甦之後及時對貨幣政策基調作出靈活的微調,重點在於促進更多的流動性流入實體經濟,同時推動經濟的結構轉型。

  第一,應放鬆管制,把大量的流動性引入實體產業。因為管制,許多無法投資的資金只好流入資本市場,趁現在泡沫還沒有明顯形成,必須把重點從總量的刺激轉向結構調整、轉向放鬆管制,刺激民間投資的啟動。

  第二,要擴大直接融資比例。與龐大的信貸投放相對比,目前國內市場的直接融資比例太少,這使得整個經濟的負債率越來越高。中國處於城市化加快發展的階段,投資保持相對高的比例是有現實合理性的,關鍵是要找到合適的融資渠道。大家都能看到中國證券化的過程還存在巨大的空間和機會,所以,地方政府融資的瓶頸,下一步應當靠擴大直接投資來解決。

  第三,要進一步開放對外投資。大量的貿易順差總是讓人民幣面臨升值的壓力。從目前的發展階段考慮,外匯儲備那麼充足,應該讓企業自己去運營。現在對外投資的增長勢頭非常快,如果政策調整得當,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可以在對外投資項目下有條件逐漸達到國際收支平衡。

  第四,促進產業的升級,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利用金融危機的時機,加速推進城市化,會帶來大量新的投資機會;通過放鬆管制來培育新的增長點,也會對中國的服務業等帶來新的增長空間。同時,也要重視低碳經濟的發展,例如要關注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等。

  抑資產泡沫還需結構性改革

  文章指出,當前的信貸和貨幣政策的微調,首先是在堅持適度寬鬆政策基調上的微調。從信貸增長趨勢看,此次信貸投放主要是一些期限較長、規模較大的大型基礎設施,因而即使到2010年要對信貸進行適當的調整,信貸的增長速度估計也不會太低。因為這些大型基礎設施的完成需要的信貸資金投入。

  至於對資產泡沫的抑制,則不僅僅需要依靠信貸和貨幣政策的微調,還需要一些結構性的改革措施,例如通過放鬆管制來把充足的流動性引入到實體經濟;面對迅速增長的國際收支盈餘加大放鬆對外投資管制的力度,並作適度的匯率調整;加快企業的上市步伐以及房地產市場的土地供應。另外,資產泡沫的迅速形成,也與中國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用於對抗通脹的資產類型太少、金融創新嚴重不足相關,促使投資者大量集中湧入到股票和房地產市場。

  下半年流動性依然較為寬鬆

  文章說,從目前看,信貸投放的平穩回落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流動性的大幅緊縮,因為2009年上半年7.37萬億元的信貸投放已是相當高的水平,即使下半年每個月平均回落到5000億元左右,全年依然可能高達10萬億元。

  總體上看,在政策基調沒有大的調整前提下,下半年的流動性依然是較為寬鬆的。隨著出口的逐步恢復,以及外資的流入,在經歷可能的短暫貿易逆差之後,中國經濟在2010年會重新面臨國際收支雙順差的格局。屆時如何應對這種雙順差可能帶來的流動性增長,是一個值得及早研究的課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