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三個關鍵詞細察央行貨幣政策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09-08-13 16:19:21  


自全球性金融經濟危機以來央行第一次提出“微調”的貨幣政策思路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訊/央行《2009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最引人關注的是貨幣政策的“新”思路。這是自全球性金融經濟危機以來,央行第一次提出“注重運用市場化手段進行動態微調” 的貨幣政策思路。上海證券報發表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文章表示,對新思路中的關鍵詞——“微調”,“動態”和“市場化”作些分析,有利於準確把握經濟形勢和政策環境的變化。細讀這些關鍵詞,還能加深對貨幣政策實施和操作的基本原則和規律的進一步認識,避免因為“誤讀”而引發“誤導”。

  關鍵詞之一:“微調”

  “微調”首先就是要“調”,而不是“方向性”的轉變。實際上,貨幣政策不可能在經濟增長沒有完全穩定之前改變取向。只是現行的實施“狀態”將會有所調整。根據《報告》發布的相關數據,我們也看到了“調”的必要性。

  根據《報告》發布的數據,上半年貨幣增長有過度寬鬆的成分。 貨幣供應增長的指標M2,6月同比達到28.5%。如果全年經濟增長8%,加上全年通脹水平以2%的平均增長計算,在適度寬鬆的意義上, M2有15%左右的增長水平就足夠了。換句話說,正常的經濟運行不需要如此多的貨幣。

  值得指出的是,“微調”與“堅定不移地繼續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完全一致的。“過度寬鬆”偏離了“適度寬鬆”的政策範疇,收回經濟運行中多餘的貨幣的“微調”,正是為了使“過度寬鬆”向“適度寬鬆”靠攏和回歸。“微調”正是為了“堅定不移地繼續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微調”還意味著不會大動干戈。可能動用的貨幣工具,應該是結果比較確定,針對性較強,目標取向比較清晰的手段和方式。比如正回購央票,發放定向票據,信貸的“窗口”指導等,規模和力度都應該在溫和範圍之內。

  關鍵詞之二:“動態”

  這可以從三個方面去深入理解。

  首先,“動態”意味著貨幣政策將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不斷適時調整。經濟是“動態變化”的,貨幣政策當然也該“動態調整”。貨幣政策適應經濟形勢變化的適時調整,能使貨幣政策“根據國內外經濟走勢和價格變化,把握好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重點、力度和節奏”,能加強貨幣政策決策的靈活性,彈性和科學性。這對於經濟形勢的穩定,非常重要。

  其次,“動態”有漸進調整的含義。在討論通脹形勢和貨幣政策變化的問題時,由於對通脹的認識存在一些判斷上的誤區,導致對貨幣政策實施也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比如,往往討論貨幣政策的變化何時出現“拐點”和“轉向”,如何“退出”。這種靜態思維方式,直接結果就是圍繞對“時點”的不斷猜測,不斷引發經濟中一些敏感部分,甚至演化成為對“時點”投機。近期樓市和股市的起落,正與在“似是而非”的通脹預期下,對貨幣政策的“時點投機”有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