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信貸驟降 民企最受傷

http://www.CRNTT.com   2009-08-17 10:47:01  


信貸規模驟然降低,很容易傷害到規模有限的民企。
  中評社北京8月17日電/半年多以來,從銀行體系噴薄而出的信貸幾乎成了一切現象的源頭。這些跡象交織成了一幅經濟企穩復甦的中國式山水畫。這幅畫看上去還未完成一半,信貸源頭卻突然萎縮了。在信貸數據公布前後,內地股市出現今年以來的最大調整,有關經濟前景的預期也出現分歧。東方早報刊登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博士傅勇文章認為,合理解讀信貸巨降及其影響顯得尤為必要。 

      信貸下降到底有多快? 

  文章稱,信貸下降其實並不像看上去的那麼快。首先,7月信貸規模沒有大幅低於市場預期。其次,從同比上看,7月新增貸款雖不如今年前幾個月,但仍大大超出前九年當月的平均水平。2000-2008年7月份平均的新增貸款僅為1225億元,僅為今年7月份的三分之一左右。這意味著,7月份的信貸增速仍處在歷史較高水平上。從過去經驗看,這樣的信貸規模完全能夠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最後,中長期貸款增速仍在高位。信貸環比明顯下降主要是由於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的下降。新增中長期貸款仍然高達5396億,仍然保持著上半年月平均5000億元左右的水平。此前數月新增信貸的“功臣”票據融資卻大幅減少接近2000億元。從保增長的角度,中長期貸款的意義要明顯大於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表明信貸更多地進入了實體經濟領域。 

      動態微調的結果? 

  文章表示,很多人認為,信貸規模急劇萎縮反映出,貨幣政策動態微調的威力已經顯現,且這種“雷聲小、雨點大”的調整將對流動性產生系統性影響。然而,央行已明示不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設定上限,因而信貸下降不是因為銀行受到了信貸額度限制。此外,從央行的市場化手段來看,回收流動性的力度並沒有顯著增大,很多操作只是對衝了外匯占款的增加。最近有跡象表明,不可解釋的外匯流入又重新增加。截至7月底,與廣義貨幣供應量略有下降不同,不包括信貸的狹義貨幣供應量(M1)同比增長26.37%,比6月末高1.6個百分點。由此可見,信貸規模的下降並不是由於央行收緊了貨幣供應。 

  信貸下降更多的是銀行自發調整的結果。首先,由於央行明確表示不會重啟信貸額度控制,商業銀行因而就少了與政策賽跑的壓力,放貸步伐反而慢了下來。 

  其次,商業銀行顯然受到了資本金率下降的制約。銀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了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二季度高速增長的信貸已經讓部分銀行的資本金率低於監管部門規定的11%標準。尤其是在監管部門將對撥備覆蓋率的要求提高到150%之後,銀行可貸資金更是捉襟見肘。一個佐證是,今年以來,14家上市銀行中,已有11家提出了發行次級債,以補充資本金的計劃。 

  再次,將票據融資置換成中長期貸款。上半年新增票據融資高達1.7萬億元。票據融資是信貸的組成部分,但收益率比同等期限的貸款低,期限也多為短期,7月份有相當規模的票據融資到期。銀行從盈利的角度考慮,不再有動力增加票據融資業務,從而導致了其餘額的下降。 

  最後,銀行自我控制信貸風險,緩解資產錯配風險,消化信貸風險。銀監會總結出了上半年信貸結構的幾個特點,即新增貸款行業結構主要集中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期限結構上,向中長期貸款傾斜;客戶結構上,集中於政府背景項目、地方投融資平台、國有大型企業,這些特點包括銀行瘋狂放貸背後的風險積累。對商業銀行來說,現在最要緊的不是擴張規模,而是降低存量信貸風險。 

  從信貸需求上說,企業的短期流動資金緊張可能得到緩解,因而企業短期貸款出現明顯下降。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中央投資的步伐明顯放緩,也減少對信貸的需求。 

                  信貸下降誰最受傷? 

  文章分析,大量貸款流向了家庭,而不是企業。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中,居民貸款增加占比達66.5%,較上半年14%的占比有大幅提高。其中按揭貸款占到了相當大的比重,上海7月份個人房貸占全部新增信貸的2/3。這種結構可能反映,銀行對企業貸款的惜貸情緒有可能抬頭,同時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前景仍不明朗。 

  從整體來說,7月份的信貸狀況還不足以對經濟復甦構成影響。實際上,信貸投向已經出現優化跡象。但相對而言,民營企業有可能在信貸收縮中首當其衝。 

  此外,資產部門尤其是流動性較大的股市將承受最大考驗。這一點已經有所體現。實體經濟增長仍然較冷,而通貨膨脹在可預見的將來最多只是溫和上漲。信貸規模下降將減少市場上的投機性和流動性,從而抑制資產價格可能出現的泡沫化趨勢。 

                 信貸規模將如何變化? 

  文章指出,7月份信貸規模急降表明,信貸增長本身可能就存在調整機制,因而相關政策發力微調的壓力有所減輕。與上半年信貸增速相比,7月份的規模顯然更具可持續性,並為整個下半年打下基調。下半年信貸規模或在2.3萬億元左右,比上半年的7.37萬億元萎縮明顯。但這樣的信貸增速正是“適度寬鬆”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