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中國成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 不必誇耀

http://www.CRNTT.com   2009-09-22 11:15:13  


中國成為第二奢侈品消費國不值得誇耀
  中評社北京9月22日訊/據悉,目前中國奢侈品消費已占全球市場的二成五,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同時,中國已成為全球豪華汽車購買力最強的國家之一。最新統計顯示,寶馬集團全球銷量同比下降一成九,而在華銷量同比增長二成六。

  荊楚網刊登時評人賀昊文章表示,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整體經濟實力已進入世界前列。然而,在政府和世人仍將中國定位為“發展中國家”的時候,中國卻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這樣的“成就”似乎令人意外卻有屬意料之中,讓人品出了一些不同的味道。

  一、少數人占據了大部分的財富。

  文章分析,2008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美金,在世界排名在100多位。以這樣的人均而成為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費國,可見有那麼一小部分人群占據了這個國家大部分的財富。這樣的分配格局倘若是合理的,則是將這個國家的絕大部分人群劃入了不能創造財富的“廢人”行列,顯然是與事實不符的。小部分人群能夠占據大部分的財富,除了在2次、3次分配中存在著機制與制度設計欠缺外,中國目前最大的分配不公應該還是在1次分配,即價格形成機制存在缺失上。生產要素、自然資源被壟斷、勞動力無法完全自由流動、工會作用形同虛設、整個社會信息不透明、缺乏競爭等等,都使得財富向能夠操縱要素價格的群體傾斜,而這樣的傾斜顯然又是2次、3次分配所無法修正的。而之前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外貿中,投資與外貿的閉環效應,使得國家整體財富的迅速累積遮蔽了分配不公,公平價格機制的建立缺少了社會基礎。

  中國改革開放是以價格闖關為信號和突破口的,但從當下的分配格局來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即通過市場競爭來形成價格,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完成。建立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價格這一機制,不僅事關社會公平,依照機制設計理論,它最終也關乎社會發展的效率問題。

  中國仍需要繼續進行價格闖關。

  二、中國文化被貶抑

  文章指出,奢侈品能夠獲得超高的品牌溢價,為其做支撐的是文化。當中國的瓷器、絲綢在歐美奇貨可居的時候,吸引老外購買的應該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而現在,中國的富人們熱衷於意大利、法國的奢侈品牌,吸引他們的也同樣是這些國家的文化。

  中國經濟的發展並沒有帶來中國文化的同步複興,這樣的結論應該是對中國成為第二奢侈品消費國的理性解讀。對那些“先富起來”的國人來說,他們的致富路徑顯然不是對國內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消費習慣亦即文化進行深入研究,讓商品適銷對路,而實現財富的累積的。否則,他們應該成為引導、發現、弘揚中國文化的積極參與者。而作為社會標杆的這些“先富群體”的文化傾向,又使得普通人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仍然存在著“自卑感”。與上述第一條相對照,一方面因國人對外國消費者的重視而催生了“崇洋媚外”並貶抑中國文化,另一方面也抑制了國內真正品牌的誕生,中國製造業、服務業的競爭能力因此也就無法實現質的突破,受此拖累,中國經濟進行結構調整、擺脫目前困境也將面臨更多的苦難。可見,改變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式,重視國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並進而改變當前的分配方式、分配格局實在是太有必要了

  在這一點上,由於人均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中國與日本沒有可比性。

  總之,中國成為第二奢侈品消費國實在不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它折射出了當今中國存在著極大的不公和形成這一不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