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寬鬆貨幣政策 應逐步退出

http://www.CRNTT.com   2009-11-15 12:37:44  


寬鬆貨幣政策,應適時做出相應調整。
  中評社香港11月15日訊/《大公報》今天登出余柏全的文章“逐步退出寬鬆貨幣政策”。文章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回升還不夠平衡,不適宜太快過度緊縮貨幣政策,但貨幣政策的總體基調應該是逐步中性化,從寬鬆走向穩健和中性,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保證中長期項目投資,貨幣政策則控制通貨膨脹。”文章內容如下: 
 
  今年8月以來,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恢復,全球正在形成一股寬鬆貨幣政策退出的浪潮:8月24日,以色列宣布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成為自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以來首個加息的國家。隨後,印度央行宣布將商業銀行法定流動資金比率調升至25%。而澳洲央行繼之前加息四分之一厘後,近日再加息四分之一厘,成為全球獨一無二兩度加息的經濟體。這些先行調整刺激政策的國家,多是在金融危機中受影響較弱或經濟復甦速度較快的經濟體。例如,據印度政府估計,本財政年度印度GDP增長將達6.5%至6.75%,經濟回暖態勢較好。

  然而,全球經濟的失衡依然是明顯的。全球經濟還沒有徹底穩定下來。因此,各國政府在綢繆退市的同時,亦不敢放膽迅速收緊銀根。近日美國已表示貨幣政策不緊縮,並進一步延長房地產優惠政策。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也表示不緊縮。

                中國貨幣政策多變化

   1997年至今,中國貨幣政策基調發生了多次變化:適度從緊、從緊,後來變為適度寬鬆,事實上是極度寬鬆,最近又作出適度寬鬆的微調。每當經濟迅速下滑的時候,政策調整速度快,力度大,短時間即刻到位;而在經濟逐步向上、物價逐步走高的時候,政策收縮卻相對比較緩慢。


  在此次世界性經濟衰退中,中國經濟受了很大的衝擊,中國政府為了抵抗危機而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成效顯著,今年經濟增長達到8%已成定局。但是中國今年1-3季度的經濟增長是投資拉動型的。在7.7%的增長中,投資貢獻了7.3,消費貢獻了4.0,出口貢獻了-3.6。同時,預計今年貸款增長將達到10萬億元。這樣帶來了一個問題,如此高的投資率和巨大的貸款規模,在世界經濟衰退觸底並反彈、出口貢獻率有可能轉正的情況下,有沒有必要維持。

  當然,目前中國經濟回升還不夠平衡,不適宜太快過度緊縮貨幣政策,但貨幣政策的總體基調應該是逐步中性化,從寬鬆走向穩健和中性,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保證中長期項目投資,貨幣政策則控制通貨膨脹。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