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作家富豪榜 後讀書時代誰還在讀書

http://www.CRNTT.com   2009-12-01 10:48:15  


我們的作家群體身處一切以財富說話的時代,似乎難以獨善其身
  中評社北京12月1日訊/11月30日,一年一度的中國作家富豪榜發布。鄭淵潔、郭敬明等人上榜。其中鄭淵潔以2000萬高居榜首,入榜的於丹以100萬居第二十五位。在連續四年的榜單中,從無一位純粹的詩人上榜。《重慶時報》今天刊登評論員李妍的文章“作家富豪榜 後讀書時代誰還在讀書”,作者表示,“讀者跑到書市轉了一圈之後,最後卻發現只剩下滿嘴的泡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寫書者不願花心思寫好書,想讀書者又讀不到好書的惡性循環。試問,在大家都無心向書的時代,誰還會真正閱讀呢?”文章內容如下:

  讀書無用,這大體是當今“唯財是舉”的社會投映於現實教育的生動注解。在這個連碩士、博士都迅速貶值,甘當暴發戶老板使來喚去的庸碌手下的時代,“讀書無用”頗能占據一定市場。既然連能為人們提供上升通道的學校讀書,都逐漸被人們視如敝帚,那麼旨在提升學識修養的另一種“讀書”,其遭際則似乎更為難堪。

  昨日發布的2009年中國作家富豪榜,就頗能映照出當下讀書市場的窘迫現實。放眼今年的作家富豪榜,鄭淵潔、楊紅櫻兩位少兒作家毫不意外以千萬版稅擠進前三,有著憂鬱文學代言人之稱的郭敬明,更是連年傲居榜單前列。依次往下,不是網絡寫手就是青春文學作家,這一結果與去年別無二致。這也即是說,支撐起中國讀書市場的主要讀者群體,倘以貨幣化作為計量依據,青少年就幾乎占據半壁江山。青少年愛讀書,這的確讓人欣慰,但同時卻也拋出了一個問題,在中國當下的圖書市場,除了青少年之外,究竟還有多少人在讀書?

  倘以身邊的案例說事,雖說難免以偏概全,但至少也能管中窺豹。儘管身邊荷包充實、在營銷上大顯神通者有之,若杜拉拉般在行政職場上拼殺者有之,擁有高學歷勤懇耕耘在技術崗位者有之,唯獨一說到讀書,十有九人會搖頭:“我已不看圖書好多年。”若以當下流行的經濟觀點來闡釋,讀書也是一項經濟活動,讀不讀書則是人們基於經濟考慮的自然選擇。

  古代人讀書,是為了功名利祿,“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讀書不過是一塊敲門磚。不想當官的人是不讀書的,既然門開了,還要磚頭幹嘛。現代人讀書也不止是為了那麼一點消遣,純粹讀書的日子只有在不諳世事的青少年身上才能找到,這也許正是青少年讀者占據半壁江山的原因。

  其實,在這個社會的成功學越來越靠財富多寡來計量時,讀書本身就蒙上了功利主義的陰影。對於想快速集聚財富獲取成功,或者想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取生存的人們來說,讀一兩本書往往不如多跑兩單業務來得實在。讀書究竟有什麼用?能帶來迅速膨脹的財富嗎?也許能,這就是誠如吳曉波般的財經作者,抑或販賣成功學的作者,能夠迅速躋身作家富豪榜的真實原因。但我們更多看到的還是,諸如中國當代文學之類,不能從根本改變人們財富現狀的書籍在圖書市場的沒落。

  讀書,首先必須有用,然後人們才會去讀。這是已深植於人們腦中的觀點。在當下社會上升的通道已不僅局限於讀書這樣逼仄之時,在書本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天地需要人們去品味、奮鬥,於是,圖書市場的困局就幾乎成為必然。某種程度上,這種讀書必須有用的思路,其實也正與古代當官才讀書的功利思想如出一轍。這是另一種讀書無用論。

  反觀我們的作家群體,身處一切以財富說話的時代,他們似乎更難獨善其身。在這個經濟泡沫迅速膨脹的年代,一夜暴富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神話。前兩天,傳統作家的代表人物餘秋雨就依靠資本上市工具,成功躋身億萬富豪,這也幾乎成為文化進軍資本市場的一段佳話。既然作家靠上市就能發家致富,誰還會安心寫書碼字呢?傳統作家逐漸退出文化市場,轉而尋求更快更強的資本增值方式,早已鑽進錢眼里的作家,誰還會在乎什麼寫作質量?於是乎,圖書市場中一邊是傳統作家的快速沒落,一邊則是網絡作家的迅速躥紅。不過讀者跑到書市轉了一圈之後,最後卻發現只剩下滿嘴的泡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寫書者不願花心思寫好書,想讀書者又讀不到好書的惡性循環。試問,在大家都無心向書的時代,誰還會真正閱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