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左金右吳 馬英九意欲何為

http://www.CRNTT.com   2009-12-15 11:23:45  


活力十足的金溥聰會產生鯰魚效應嗎?
  中評社台北12月15日訊/“馬英九找來金溥聰擔任國民黨秘書長,就像四個月前他任命吳敦義出任‘閣揆’般,被外界視為一著險棋,而論其衝擊之烈、爭議之多,金之於吳,更是險中之險。一向被認為溫和敦厚、優柔持重的馬英九,為何連下兩著險棋,似乎違反常態;而在黨政兩大領域形成‘左金右吳’的雙箭頭輔佐後,馬英九將扮演、或是應扮演何種角色?尤堪玩味。”《中國時報》今天登出張景為的文章“左金右吳,馬欲何為?”,對此作出分析,文章內容如下:

  以金、吳二人的特質與淵源來看,自然是金較吳更近於且更親於馬,而金、吳二人皆屬戰鬥型人物,更與馬有頗多不相像之處,雖有爭議,但戰力與戰功之記錄頗佳,概無疑義。依此來看,若有論者將馬英九比擬為明朝亡國之君崇禎,自戀與剛愎或可討論,用人與眼光之別,實難厚誣。畢竟,馬英九並未有如崇禎之多疑寡恩,甚至誅殺能臣幹將而自毀長城,反倒是敢於任用與原體系異質的悍將。 

  英九起用金溥聰於黨務之救火與選舉之振衰,最大的批評不來自民進黨,反來自於黨內自家人所謂的“請鬼拿藥單”。姑且不論金溥聰過往行事之優劣利弊,不如反問:不用金溥聰的國民黨繼續下去,可能會是如何一種光景?細數金之前的國民黨秘書長如詹春柏、吳敦義、林豐正、吳伯雄、蔣孝嚴等人,概屬排班論輩,儼然理所當然;就像馬英九之前的黨主席連戰、吳伯雄,穩健掌舵應無疑義,但在大力改革上,卻也不會多所期待,正所謂“也無風雨也無晴”。像金溥聰這樣“拍案驚奇”,充滿懸念與震撼的人事佈局,較諸當初馬英九兼任主席之效應,幾有過之。 

  面臨劇烈變遷的政治環境,與其保本求穩、徐圖進取?或是大破大立、求新求變?在弱化了中常會的功能後,馬英九很顯然以秘書長角色的變革,進一步想帶動黨體質的變化;而金掌黨務後如何拿捏軟硬鬆緊,是否就像某些人指稱的只會衝撞殺伐,恐怕也不能先小看了他。 

  管理學上有所謂“鯰魚效應”,典故出於挪威。相傳漁夫為降低運送沙丁魚在遠洋過程中的死亡率,常在槽中放置其天敵鯰魚,藉由鯰魚追逐激發沙丁魚的求生本能,而能保持新鮮活力;意謂新加入的競爭者參與可以激勵整個團隊士氣,喚醒員工的危機意識並改進他們的工作方式。如果馬英九是漁夫,金溥聰就是鯰魚,雖然槽有多大?漁夫如何調控槽中的水溫、水量?一隻鯰魚會不會被眾多沙丁魚困死?這些變數都尚待檢驗,但較諸傳統黨中央的角色與運作,馬英九心目中的國民黨更像是一家現代經營理念為主的公司,金溥聰不應再是傳統的黨官,而是上市公司的CEO。 

  馬英九多次強調要退居二線,此一說法曾遭致外界多所批判;關鍵是,二線之妙,不應是卸責避難,而在棄小抓大,宏觀調控。金溥聰、吳敦義二人各自轉換跑道,分掌黨政,面對外界對其過去風格之訾議,必須重新調適,接受挑戰與檢驗;馬英九得吳金二人之戰力也罷、擋箭牌也罷,如今,黑臉與短期策略都有了,更須掌握契機,放大格局,在大政方向、兩岸關係、魄力願景與長程政策上,展現領袖應為之志、當行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