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澳門兩制實踐 啟迪兩岸和平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09-12-18 00:58:47  


澳門特首何厚鏵出席“澳台關係十周年”研討會開幕式並講話。
 
  以民族智慧推動兩岸關係長期保持和平發展

  近十年來,儘管兩岸上空時有陰雲密佈,但總體發展仍然出現歷史性轉變,兩岸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人員往來都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2008年,隨著國民黨全面贏得兩場大選後台灣政治空氣大大改善,民間企盼已久的“大三通”終於順利啟動,在原胡連會、胡宋會、胡吳會等國共兩黨共識基礎上,代表兩岸正式會談的陳江會迄今已舉行三次,次次有突破;國共論壇與海峽論壇議題清晰、內容豐富,年年有發展。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2009年8月8日台南“莫拉克”颱風襲擊,對兩岸同胞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但災難也令雙方血濃於水的親情族情昇華到一個嶄新高度。這說明,保持兩岸和解、推進各領域日益緊密合作,已形成主流共識。只要雙方堅持互相尊重、平等協商,互補共贏、和平發展的目標就可以實現,歷史遺留的種種問題最終都可以在啟動民族智慧前提下得到解決。

  1、四個核心原則

  胡錦濤主席2003年3月至2006年4月三年內6次就改善兩岸關係發表重要講話,而且均以四條形式推出,提綱挈領,思路清晰,既高瞻遠矚又切實可行,成為近年兩岸關係出現新轉機的一大關鍵性因素。2008年底和2009年8月又兩次高屋建瓴地推出“胡六點”。這些講話,貫穿著一個承前啟後、堅定明確的系統思維:

  (1)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反對“台獨”,實現兩岸和平發展,這是基礎,也是底線;

  (2)大力促進經濟、文化交流,互利雙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基本目標;

  (3)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融合親情族情,認真為兩岸同胞謀福祉,這是根本歸屬;

  (4)政治互信、平等協商、擴大共識,相互尊重、求同存異,這是別無選擇的必由之路。

  2、四個基本特點

  人們在胡錦濤的六個“胡四點”和兩個“胡六點”中不難發現以下四個基本特點。

  (1)基礎性:從長計議、立足根本。鑒於歷史遺留的海峽兩岸關係及其形成的複雜性,在堅持不容外來勢力干預前提下,展示最大誠意、竭盡最大努力,力求通過最小社會成本求得早日和平解決,這就需要誠意與耐心並重、促進與等待兼顧。

  (2)民本性:以民為本、關愛平等。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既是多代人的神聖歷史使命,又是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所在,故其推進過程絕不能帶來任何傷害,而且在政治上一時難以期求突破的形勢下,立足於對基本民眾的關愛,為其提供一切必要的政策性支持,就至關重要。

  (3)務實性:積極主動、靈活實際。以兩岸人民大眾的根本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重內容不重形式,重實質而不重現象。這既是工作方法的選擇,又是基本原則的堅持。

  (4)智慧性:認識昇華、決策科學。在兩岸力量對比、政治思維合理性對比此長彼消形勢下,在前兩個“胡四條”發表之後的2005年,兩岸關係出現了歷史上不曾有過的新突破,胡連、胡宋等實現了國共兩黨間逾半個世紀來首次握手與直接對話。此舉大大促進了台灣政治生態的改變,也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帶來一股難以估量的巨大激勵。2008年在增進兩岸政治互信前提下妥善解決了中華台北作為觀察員出席世界衛生大會,清楚地體現出中國人的絕佳能力和高超智慧。

  3、堅持四個區別

  六個“胡四點”和兩個“胡六點”還清楚明白地展現了在推進和平統一進程中的基本要求,即要作好四個區別。

  (1)堅持“一個中國”並非表明要把台灣簡單地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建制。“我們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一貫的、明確的,這就是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海峽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我們主張兩岸進行協商與談判。這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誰吃掉誰的問題。”3

  (2)反對“台獨”並非意味著把民進黨看成鐵板一塊。“不管甚麼政黨、甚麼人,不管他過去說過甚麼、做過甚麼,只要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我們就願意同他進行對話與談判。包括民進黨,只要它放棄‘台獨’綱領我們也願意做出正面的回應,進行接觸和協商。”4 這項政策近年已經見效。

  (3)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加速和平發展、互利雙贏,絕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造福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根本歸屬。

  (4)展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以最小代價求最大效益,絕不是一般口號,而是實實在在、殷殷切切的行動指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