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馬應展現果決領導力

http://www.CRNTT.com   2010-01-01 13:24:08  


馬英九長於深思熟慮,應急尚有不足。
  中評社台北1月1日訊/“過去一年馬英九的聲望急遽下跌,尤其經歷了八八水災和最近的美牛風波後,幾乎到了人人皆曰可殺的地步。馬是否真到了如此不可救藥的境地?我看未必,但他的領導風格必須做些根本性的改變,則是刻不容緩之圖。否則,他會繼續向下沉淪”《中國時報》今天登出傅建中的文章“馬應展現果決領導力”,文章內容如下:
 
  我最近有台灣之行,在台北期間蒙馬英九接見,和他談了五十分鐘,談話重點在島內政治生態與兩岸關係。關於前者,我指出他大可不必為了一些歷史問題如二二八而背負著原罪,一天到晚鞠躬道歉,因為對那些所謂鐵桿綠的人們,即使馬英九肝腦塗地,他們也不會為之感動而回心轉意的,所以他在這方面的努力,根本是浪費時間,反招民怨。但馬先生不盡同意,認為他做為黨國的領袖,有責任背起這個十字架,撫平歷史的傷痕,顯然在這一點上,馬要做傳教士和史懷哲,只是他可能是比李登輝更糟的傳教人。 

  至於兩岸關係,馬似乎對自己的建樹和雙方關係的改善感到滿意,但我指出,大多數的台灣人民對未來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感(uncertainty),如照已故的美國中國專家高立夫(Ralph Clough) 的說法,uncertainty已經成了過去半個多世紀來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馬應該在他任內終結這種不確定感,如果他任內能完成這一大業,那會是他做為“中華民國總統”留給人民最大也最好的遺產 (legacy)。 

  談話中,我提到尼克森最後的一本遺著是《把握時機》(Seize the Moment),尼克森把他的書命名為Seize the Moment是有所本的,一方面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來日無多,而更大的原因是他一九七二年訪問中國大陸與毛澤東會談,會後在國宴上引毛詩說:“多少事,從來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美方翻譯把“只爭朝夕”譯作Seize the Moment,讓尼克森對“只爭朝夕”和英文譯文念玆在茲,無時或忘。 

  的確機會來時不抓緊,會稍縱即逝的。做為台灣的最高領導人,有半數以上的選民為其後盾,馬已有Mandate of Heaven(天命),足可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而做這等千秋萬世的大事,馬英九必須展現他的果決,也就是西方人說的decisive leadership(果斷的領導能力)。在這方面可供馬仿效的楷模多不勝數,尼克森尋求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正常化”是一例,卡特斷然與中共建交是又一例,被民進黨譏為“鼻屎小國”新加坡的李光耀,也是乾綱獨斷的,還有馬侍奉過的蔣經國不是說過:“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嗎? 

  重要的是馬必須 seize the moment and exercise decisive leadership(把握時機,展現果決的領導能力),造成既成的事實(fait accompli),使後之來者無法改變,這就是所謂千秋大業了。馬應以此自我期許,否則必是夜長夢多,時不我待,到頭來一場空、一事無成。 

  馬英九在十七日下午那天見我時,回顧了三十八年前與我認識的往事,那時他是應邀訪美的學生領袖,我已在華盛頓當記者了。將近四十年後,馬已貴為“總統”,我是依然故我,我和他始終是官員與記者的關係,並無私交,充其量是君子之交,就此而言,我以上的話可算是交淺言深了。不過我唯一的出發點是希望馬好,無論如何,他是個本質很好的人,環顧台灣政壇及國民黨內外,要找一個像馬英九這樣的人,還真不容易,套句封建時的話,馬果能“一人有慶”,我們即可“兆民賴之”了,衷心盼望他“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他若是再偏聽偏信,不但自毀長城,還會陷萬民於不義。